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田雅丽:第十三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着一个课题:如何发挥好学校的阵地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5月17日,安徽大学的校园里举办了一场安徽非遗民歌学术音乐会,作为这场音乐会总导演,我感慨万千。
我一直从事高校民族音乐学教育和音乐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从2015年起,我开始关注安徽非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歌资源田野调查——多次深入大别山和徽州山区腹地,自带食物,吃住群众家中,收集整理具有重要价值的歌词、歌谱、歌集等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采访民歌传承人和民间歌手百余位,访谈录音和录像时长百余小时,采集到传统民歌近200首,记谱整理了民歌百余首。
在民歌采集和调研中我发现,传统文化遭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依靠口传心授的非遗民歌面临消失的风险,能讲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对民歌有残存记忆的大多是老人,青年人不愿意学唱,儿童没有接触机会,传承链断裂的情况严重,很多安徽非遗民歌面临消亡的境地。
更让我感触的是,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传承的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较为匮乏,现有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普遍偏少,学校活动的形式方法单调潦草,实践活动不足。
为了让民歌得以宣传普及,我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将一些能体现安徽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浓郁乡土人文精神的经典民歌编撰成适用教材,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民歌交流、展演活动,培养优秀的民歌演唱者,深入基层开展民歌普及宣传。此外,我主持了安徽大学校外民歌教学基地以及安徽大学安徽传统民歌传承基地工作,2022年8月,“安徽大学安徽传统民歌传承基地”入选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我主持或主讲了校内外十余场非遗民歌专题学术讲座,并主办多场民歌专题音乐会,邀请几十位民歌传承人和民间歌手进入校园。在5月17日的民歌音乐会上,徽州民歌的慷慨激昂,五河民歌的婉转悠扬,当涂民歌的清澈凛冽,凤阳民歌的惬意欢畅,大别山民歌的豪迈且深情……无不让观众回味无穷,久久不愿离去。观众们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参演的非遗传承人们也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平日哼唱的传统小调,能绽放出这么好的效果!”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其核心思想观念、中华人文精神,能有效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有助于他们增强文化自信。鉴于此,我特别希望能在更广范围内,让传统文化在学校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发挥出更大作用。
今年1月,我有幸成为一名安徽省政协委员。于是,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我将近年来的思考与实践转化成履职素材,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推广的提案》。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将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融于学校教育之中,无疑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民间地方文化得到活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基于多年传承实践,我在提案中提出,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扶持,指导学校探索安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传承新途径,创建可持续、可推广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并建立从学校顶层设计、到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平台搭建、活动展演、主题音乐会等多维度、立体化、寓教式、普及性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不断完善安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令我高兴的是,这件提案已被立案,相关部门正在办理之中。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也是我持续建言的动力,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