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书面发言摘登(一)

2022-11-0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与会常委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交流,共提交126篇大会发言。人民政协报将分两期摘发部分书面发言内容,敬请关注。

 

于革胜常委:在奋进新征程中更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学细悟,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更好建言资政、凝心聚力。

要充分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十年的艰辛探索,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愈来愈坚定,愈来愈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确道路。

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国家历史经验与现代化路径,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来的历史结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我们要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力量,以实际行动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要充分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不懈奋斗与求索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保证。

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是时代和历史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感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中共二十大精神实质,进一步找准履职工作的着眼点、立足点、契合点,把中共二十大报告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到界别协商之中,持续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项调研活动,建好言,献好策。

(发言人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党组成员)

 

张杰常委: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进一步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新期待新要求。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推进联合攻关提供坚强保障。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高效使用我国的科技力量,在一段时期内形成联合攻关的态势并取得较大的攻关成效,就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党中央层面建立权威的科技创新决策指挥体系,统筹指挥和使用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力量、军队科研力量、企业科研力量、地方科研力量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研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协同攻关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聚焦新科技革命前沿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推进建制化基础研究,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强大原始创新支撑。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们要聚焦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前瞻部署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与技术、深空深海和国家安全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研发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变革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源泉,为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战略性储备。要发展我国基础科学体系和新兴交叉学科,攻克一批世界科学难题,培育引领未来的学科领域方向,强化数学、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等基础学科对应用型学科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引领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开展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结合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建设一批基础研究中心,系统调整科研布局,优化重组基础研究国家队,形成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新型研究组织。

第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联合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制约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威胁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技术,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作用十分突出,要用好、用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支撑。

(发言人系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前光常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文化力量润泽其精神底蕴、丰富其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应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中共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势,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重大文艺活动,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影像见证40年”摄影大展、“小康之歌”音乐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大主题雕塑工程等,对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增强人们的改革开放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不断做强做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与提升作用,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广阔。

三、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文化产业在稳就业、稳预期、促消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网络文化消费持续扩大,在文学、视频、音乐、动漫等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自媒体成为创作“主力军”,重视IP营销,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画像,开拓粉丝经济,让互联网文化消费更精准便捷。世界上的自主品牌中,一半来自技术研发,另一半是文化内涵形成的,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领带、美国卡通形象等,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在文化内容的支撑下却形成了工业产权。由此来看,文化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关联作用,会大大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园林建筑、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文化正从新的层面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发言人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董恒宇常委:促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在学习中体会,绿色是牧草产业的底色,生态品质是农畜产品的本色,要保持底色和本色,把提高产品质量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民众在“吃饱”基础上“吃好”,吃得更安全。

一是要发展生态草业,提高肉奶生态品质。要加强源头治理,自觉开展农牧业伦理学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如实施家畜养殖清洁生产和管理、牧草种植实施化肥减量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防治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杜绝饲料加工添加有害成分、规范畜禽活动空间和休憩时间。加强生态原产地畜产品的保护和认证,建设追溯体系,构建广覆盖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督和健全标准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

二是建设国家级牧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及高标准现代草牧业示范区。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优化草牧业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走为养而种、种养循环、资源节约的现代草牧业之路,为草牧业全面绿色转型奠定基础。在“十四五”时期,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草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草产业建设整体向前发展。

三是加快培育草牧业绿色主体。鼓励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牵头建设一批产地绿色、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生态牧场。鼓励倡导社会公益性资金支持牧业绿色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

四是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有计划地实施粮草轮作,改良土壤。设置草牧业转型发展资金,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

五是加快本土草种的驯化培育,建设国家与地方联动的草种质资源库。深入挖掘本土优质高产草种及适应性强的生态修复草种,保护本土种质资源,强化草种标准制定权。建立优良草种繁育体系,建立草种资源价值的评价体系。

同时,建议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发展的立法建制工作。要进一步优化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将其转化为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设计,加快修订《草原法》及相关条例进程。要在执行现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基础上向制度建设转变,提升禁牧休牧补贴标准,探索建立补奖标准递增机制和差别补奖机制,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夯实基础。

(发言人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自治区委会主委)

 

周树春常委:共行天下大道 共创美好未来

中共二十大不仅宣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而且向世界发出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信号。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呼吁,凸显大党大国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

一、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进步一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从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贡献世界,彰显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中国谋求发展是为了本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而不是挑战别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作出战略部署,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间的现代化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可以预见,随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起来的中国必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快速发展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关键就在于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在新形势下实现新发展,要将“扩大开放”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十年来,在世界舆论舞台上不断呈现的“立己达人”“和衷共济”“天下为公”的中国智慧,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价值境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重要的正能量。新时代中国必将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发言人系中国日报社原总编辑)

 

蔡冠深常委:在强国征程中作出香港应有贡献

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我认为香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推动香港特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互联互通的方式,融入更广泛的区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香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要发挥各种优势,为助力国家腾飞服务;另一方面,融入大湾区建设也为香港开新局、谋新篇,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动力。例如,建设北部都会区新市镇、新产业,大湾区一小时生态圈等等,会创造巨大的工作机会,从而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香港经验、香港力量。

第二,香港是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枢纽,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随着国家发展走向高质量,香港尤其要善用本港的科研实力,主动对接海内外研发机构,协助中国科研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推动中国的企业和商品稳步走向世界市场。香港要在国家支持下进一步对外开放,争取早日加入RCEP。同时,要与内地一起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发展,推动数字全球化、绿色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创新全球化继续前行。

香港享有独特的优势,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法律服务及争议解决中心。香港也拥有世界级的基建、交通与通讯网络和世界一流的优质商业服务。当前,国家更是赋予香港打造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任。香港的进出口尤其是转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基于此,我们更应该持续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推动开放、打破贸易壁垒方面作出更多贡献。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宣传好国家的最新发展成就,为国家发展营造更好的正面形象。要整合现有资源,将香港顶级大学的科目设立和研究方向,紧紧与国家科技发展中心任务和战略布局相联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扩大交流合作,增强香港对海内外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发言人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

 

张兴凯常委:坚持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科学、系统、全面的安排部署。我在学习中深深体会到,应急管理是人民安全的需要,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证,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

回顾过去的非凡十年,应急管理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广泛共识,有效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别是2018年应急体制改革以来,组建应急管理部,“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更加深入人心,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路径更加清晰,制修订一批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实施一揽子应急管理新的制度,完成专门消防队伍向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转变,实现应急管理体制一新、应急管理人员精神面貌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灾种、大应急、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正在形成,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按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政策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协调指挥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应急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化,推动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减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能力建设,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让生产更加安全,让社会更加安宁,让人民更加安康,让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发言人系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忠和常委: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我一个切身感受是,教育、科技、科学素质和人才是当今中国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人员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不过,现实生活中科技人员做科普也常常遇到“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的“四不”窘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科技人员的这些后顾之忧要逐步加以解决。譬如,国家重大科研基金应当明确一定比例用于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要客观评价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贡献和价值,从内心认可和接受从事科普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认识,因为科普不是义务,而是责任。科技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这对科学研究本身也是十分有益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科学教育在教育系统内外都得到了重视。自2017年以来,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素质已纳入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进行考核和培养。广义的科学教育还包括大学生、农民、公务员等所有社会群体。在如今科技迅猛发展,影响不断扩大的时代,全民科学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对培养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双轮联合驱动、协同发力,才能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科技工作者无论是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还是全民科学教育中都应当发挥骨干和引领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应当正视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尽快建立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教育的机制和途径。

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大力发展科学普及,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从而为科技创新发展培育肥沃的土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言人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