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第六十五次

来自五湖四海 走向四面八方

2022-09-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2022上半年,广东GDP达59518.40亿元。这一数字足以佐证广东作为经济龙头大省的地位。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总量就节节攀升,1989年居全国首位,此后连续33年领跑全国。

从8月31日全国政协召开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记者又了解到与广东有关的另一组公开数据:“广东的少数民族跨省常住流动人口约370万。”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放在一起,足以说明,广东经济这张全国第一的成绩单,是全国各族群众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见证。

人的流动,直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了包括各族群众在内的中国人口的流动,主要趋势是从西部向东中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流动。

会上,就有委员提到了与人口流出地青海有关的另一组数据:“目前青海有20多万拉面从业人员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开办拉面馆近3万家。”4年前,记者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青海调研“探索脱贫新方法新经验”时就曾了解到,青海拉面在广东开设的店最多,“有4114户,将近6万人”。

6万人在外开店,就有多于6万的人口流动往来于青海和广东之间。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规模性人口流动,在中国大地上并不鲜见。但习以为常并不代表理所当然。从青海到广东,2000多公里,上万人的流动,注定了其流动是有条件的:既要解决交通的问题,还要解决交流的问题。

今天,去往我国边疆的城市,都有包括高速、高铁、飞机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可供大众选择。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通信工具的进步和手段的发达,又为交往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这样的软硬件助力下,56个民族齐全的城市越来越多,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1.25亿少数民族人口中,流动人口现已超过3370万。可以说,当前,我国处于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活跃期,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社会发展的见证,也为下一步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美好生活的反映和需求,也频频出现在全国政协的会场内——

“流动人口返乡办理婚姻登记存在诸多不便,目前一些省市已试点‘跨省通办’,试点成熟后,应尽快在全国推广。”

“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有限,各地对居住证‘积分’落户、入学等均有不同规定。”

“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现措施、路径、方法等不够清晰。”

……

可见,在城市化这一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美好生活、共同走向现代化,既是各民族的共同呼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此次到会参加协商的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不久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这样介绍党的民族工作:“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追求的目标是各民族都要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推动56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性,也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

现代化的国家里,人的流动将会更加频繁,那时,去往四面八方的人将不仅仅是为了“有饭吃”,更多是因为“有兴趣”“有爱好”。 (记者 韩雪)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