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功夫下在良心处

2021-07-12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7月9日,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自豪当中,2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及相关部委负责同志已经齐聚全国政协,围绕“加快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议题,进行全国政协在7月里的第一场协商议政活动。

这一议题,实则关切的是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端起一碗饭,夹起一口菜,吃一个水果……有人觉得,吃饭不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行为吗?

诚然,吃饭是自己的事。但是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却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

耳畔,还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不仅仅体现在吃饭上,但吃饭是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的下一个百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中国人吃好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需要也日益增长,对于吃进嘴的食物,普遍希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更加健康。

邓小平曾经前瞻性地做过一个判断: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正常现象。在社会螺旋式发展轨迹中,新的矛盾会往往比原有的矛盾更加难以解决,这也是正常现象。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农产品的历史发展过程。

当前这个阶段,吃得好比吃得饱要更重要。

怎么才能吃得好?委员们都说,先要种得好。

懂农业的委员们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容易出问题的在两点:一是肥,一是药。这并不是说,化肥和农药一无是处,它们都曾在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上当过“功臣”。李天来委员也说:“比如蔬菜病虫害严重,不用药会严重减产。”李武委员也呼吁,应当消除“施用化肥农药的农产品就是不安全的农产品”“零增长就是零使用”等认识误区,提倡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那为什么要施肥喷药?身为中科院院士的种康委员,为与会者进行了育种科普:“育成一个品种的过程,实际是基因多样性逐渐丢失的过程。因为在育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会选择丢弃一些抗虫抗病的基因……”

而更多的委员提到了农户的小而散问题。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加之“以大肥大水大药促高产增效理念”的存在,使得一些地方农药过量使用的现象较普遍,就如程永波委员所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用药过量,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抗药性的增强,又导致对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在越来越多的声音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切入点,逐渐集中到议题中的绿色发展上。

绿色发展,是从污染防治角度,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向科技要动力的发展模式。

“我们怎么样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比较快地把被丢掉的资源从野生品种中再找回来?再把找回来的分子模块放到现在品种中。”种康委员所说的,是一种最前沿的分子设计育种理念,理念的实现需要加强在农业生物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而在实际中应用推广。

“由于现在可降解地膜工艺技术尚未成熟,使用过程易破裂和降解过早,无法满足覆盖作物的功能要求,不受农民欢迎。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在通用塑料中添加淀粉共混制备的所谓降解地膜,使用过程崩解碎裂成地膜碎片且无法回收……”刘昕委员所列举的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关系到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其实质还是科技研究问题。

农产品要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三重目标,对其质量安全的功夫就势必下在看不见处。看不见处有哪些?它们既是合理施肥用药的思维理念,又是持续创新永葆进步的科技素质,更是对人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良心底线。下功夫者中,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大家。

(记者 韩雪)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