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家国情怀从哪里来?

2022-05-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5月13日,全国政协围绕“进一步提升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能力建设”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在11位委员发言结束后,魏英杰委员的举手经主持人同意后,提了一个似乎离会议主题有些远的问题——

“关于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方面,能否运用新媒体讲述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优秀历史文化以及国家在体育领域和太空领域的发展盛况,强化青少年对党的领导的认同,牢固树立青少年的家国意识?”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意味深远的提问。让人不由开始思索: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哪里来?

中国的孩子大多从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从“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当中接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传统家庭文化与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家庭观念,并在成长和教育过程中不断接受并形成爱国意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但家国情怀并不是天然形成的,除了血脉这个最基本的先天因子,同样离不开后天的熏陶、教育和引导。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澳门回归23周年。经历风风雨雨二十多年,此时商议爱国爱港爱澳能力建设,及时,且重要。

游子归家后,如何更爱家,如何才能厚植家国情怀?恐怕唯有像魏英杰委员建议的那样,多多了解,多多亲近。

祖国山河辽阔壮美。走在广袤无垠的西部大地,才能真切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寂寥;亲临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才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激荡;见过了杨柳依依、莺飞草长的江南,才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刻骨思念……

在蕴含着无数历史文化和现代奇迹的祖国大地上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相信每一位流淌着相同血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认同祖国、亲近祖国。

当然,还有可亲可敬的,创造了无数奇迹并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的同胞们。

“我们曾经组织航天员去香港澳门开展交流,哪怕形势比较传统,就是报告会,在当地也非常受欢迎。”会场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以这样的事实回应着魏英杰委员的建议。诚如贺军科所言,像航天员、奥运冠军这样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民族榜样,在港澳地区尤其受追捧。这些年来,在香港和澳门开展的青少年交流活动中,涉及体育、航天科技方面的效果尤其好。

本是一家人,相近惟相亲。

会场的大屏幕上,香港、澳门的委员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共聚一堂,却可以与内地与会人士共处一屏、热烈讨论。屏幕隔不断的,正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线上如此,线下更是如此。如今,罗湖口岸、横琴口岸、粤港澳大湾区等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已经让越来越多港澳居民能够便于也乐于往返两地,并不断深深地融入内地的发展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深刻地领略祖国之美、慈母之爱。

唯有了解,方能理解;唯有理解,方能爱得真切、爱得深沉,家国情怀,便能真正地溶于血脉之中。

(记者 韩雪)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