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尚勋武常委: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2022-05-12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一重要结论要求我们必须将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有效结合起来,依法保护耕地,促进技术进步让土地健康生产,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丰富的食物保障。

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始终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只有保证了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并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家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就没有口粮,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口粮作物生产是所有植物性生产中对耕地质量具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这些作物都要求有一个独特性质的耕作层,要求土壤能通气、保水透水、吸附固化有害物质、缓释土壤有效养分,以有益微生物为主体构成微生物生态系统等。这样的耕作层需要较长时期的培育。这也是中央一再强调保护耕地的科学原理。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能生产粮食作物的优质耕地数量总量不足,因此要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执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

耕地生产是可更新的重复生产,耕地需要呵护保养。当前,我国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中低产田面积比例较大,局部地区土壤退化,存在过度利用导致土地板结、沙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渍化、黑土地消失等现象,也存在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而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对耕地进行质量管理的投入,支持研究解决土壤退化,不断提高土壤质量的技术措施。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连作障碍治理、科学田间管理等科技手段,分类改造中低产田、土地板结、沙化、盐渍化等问题,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耕地是粮食之母。耕种者要爱惜耕地。要研究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土地经营者爱惜耕地,防止耕地撂荒,已撂荒的土地要复垦复耕。要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科技、金融、市场指导等服务。要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调动他们对耕地投入、对技术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