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感悟思想深厚伟力 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2022-05-0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锚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近一段时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部分学者撰写文章,深入研究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容、理论逻辑及实践伟力,今日人民政协报对这些文章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科学理论在新时代 展现出强大活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植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发展,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活力和独特魅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自始至终体现着强烈的实践性。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体现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时提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特别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这些基于实践的新思想,都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实践证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自始至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经济发展已经迈上新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和历史任务。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相互重叠,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面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审时度势、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握时代大趋势、回应时代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经济思想自始至终体现着严密的科学性。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为基础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严密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发展目的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内在要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回答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答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问题;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回答了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实践证明,这一理论体系符合发展实际,经受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检验。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从今年经济数据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经济形势总体开局平稳,经济复苏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实践印证了中央经济工作会重大判断的正确性。

实践证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途径和着力点,体现了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统一、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突出体现着高度严密的科学性。

(作者王琛伟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等维度提出了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的根本性纲领。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优势的前提条件,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基础。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更为重要的,线上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治理将助力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数字经济将成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力量。一是从市场制度规则来看,数字经济的线上市场相对于线下市场更不容易受到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限制,线上市场制度规则相对统一;二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打破准入限制和资本门槛的传统垄断,从事实上促进竞争,提供了更多市场准入机会和公平竞争环境;三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搜索匹配的效率,使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畅通流动成为可能;四是新技术不断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增强了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的能力,扩大了统一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做优做强,孵化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赢得中美关键产业的竞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第一,完善体制机制,明确数字经济治理与发展的主管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我们要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在全国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明确数字经济治理与发展的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不仅有助于部门之间分工合作,更有助于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第二,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设立市场标准。构建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统计体系与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政府监管效能,更好维护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强化标准验证、实施和监督,健全相关数字技术应用的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占领关键产业的发展高地。

第三,利用好数字时代的信息优势,监督和激励地方政府按照全国统一标准不断改善本地营商环境,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消除地方保护和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性堵点,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作者伏霖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和“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统一起来,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之中,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和“魂”。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主体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所以,人民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者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甚至创造了人”,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类解放的最终决定力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由衷赞叹:“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主体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和“魂”,就是解决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解决的是立场和目的问题;靠什么人,解决的是发展主体和动力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阐明的是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历史性问题,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然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标准,阐明的是目的性和价值性问题,而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必然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当然,还要指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完整准确地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要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始终。

(作者王建均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统战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时代变迁、领时代先声、立时代潮头,创立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展现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统战意蕴。围绕非公有制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和标志性成果:

创造性地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在理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习近平总书记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张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创性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把新型政商关系精辟而深刻地概括为“亲”“清”两字,为净化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确立了标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求领导干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背对着背,双方交往不越规矩、不踩红线、不破底线,在界限分明、彼此清白、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的轨道上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商关系的理论阐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和现代商业文明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原创性地提出促进“两个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一时一事会有波动,但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提振发展信心。对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企业家精神”。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形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民营企业要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突破性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法治思维,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既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又奠定了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民营企业从政策中不断增强获得感。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根本遵循。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经济思想上来,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再立新功,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谱写华彩篇章。

(作者孙明霞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问题的认识推进到新高度,不仅使共同富裕中国梦第一次从理想走向现实,也为全世界其他国家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把实现国家现代化与达到共同富裕两大目标统一起来,不仅丰富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而且使共同富裕从伟大梦想变成现实目标。

(二)提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供给侧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要瞄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呼声与期待,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从需求侧看,当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后,促进共同富裕就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基础性力量,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现实需要。

(三)提出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了过去40年党领导人民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建设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从人与人、人与自然、我国与世界、富裕与共享、物质与精神五个关系入手,全方位地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为达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评判标准。

(四)提出实现共同富裕“三步走”路线图,总结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促进共同富裕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议题”。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共同富裕从理想变成蓝图,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起来”的新征程。

(五)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分配的理论立场,超越了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固有讨论,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分配学说推进到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建设经验与理论智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日就是全民实现共同富裕之时。

(作者郭伦德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我国一切发展问题的行动“先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新发展理念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彰显了我国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一立场的集中体现,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赋予了新发展阶段鲜明的时代特质和发展新内涵。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来说,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以人民立场超越资本逻辑带来的贫富差距、社会分化、环境恶化等西方现代化困境及其对人的发展的诸多制约;必须坚持共享与发展的统一,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而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五大建设”各领域,缩小发展差距、补齐发展短板,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创造更加丰富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条件,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新发展理念着眼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升级转段的根本遵循。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将由局部现代化迈向全面现代化,亟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关口和环节。当前,要围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制约,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既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新发展理念,又要针对具体领域的问题精准施策;要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作为“育新机”和“开新局”的关键,打造现代化发展新优势、引领现代化升级转段。

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蕴含了“两个大局”下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方法。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内进入矛盾风险易发期,另一方面世界进入转型动荡期,大国博弈加剧,逆全球化上扬,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加速变革,治理体系加速重构,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安全因素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一时期发展问题与安全因素的叠加,使得贯彻新发展理念有了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创新发展不仅仅解决经济发展新动能问题,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存在使得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绿色发展直接关系降低我国能源体系依赖度和能源安全问题;开放发展要求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则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一“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阶段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而且从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政治高度,彰显出作为“现代化建设指导原则”的全局性意义。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发展战略的谋篇布局上,既着眼解决经济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又与国家长治久安紧密联系;必须聚焦新发展格局这一统筹“两个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顶层设计,在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新型全球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左伟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