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解决托育难题,还可在家庭养育上发力

2022-04-1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目前九成托育机构以营利性为主,普遍面临前期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问题。”4月15日,在全国政协“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首先道出了托育机构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为了应对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趋势,提高民众生育意愿,我国逐步推出并完善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设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体系便是其中一环。

尽管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服务供给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较多问题亟须解决。尤其合适的托育机构数量少、婴幼儿家庭入托需求大,供需双方不平衡导致普惠托育服务难以落地。

条条大路通罗马。托育机构虽是提供服务的主要载体,但解决托育难题,不能只盯着机构,还可在家庭养育上发力。

一方面,家庭养育依然是社会主流的育儿方式,尤其在我国,隔代养育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家庭养育可从侧面缓解托育机构数量不足的压力。

然而,家庭养育同样存在着短板。“当前,超过九成的婴幼儿由家庭照料,亟待减轻养育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在养育方式上,家庭内部往往存在着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育儿知识来源良莠不齐,亟待获得科学养育的知识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表示。

尽管面临这些问题,但家庭养育恰好可以和机构托育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共同解决托育难题。如家庭养育中存在的养育观念老旧、养育知识和养育技能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参加托育机构的相关培训来解决;机构托育中存在的收费高、人手缺乏、家长顾虑等问题,也可通过家庭养育的适当介入予以解决。

那么,该如何在家庭养育上发力?何蓉认为,应从普惠托育的需求方入手,为家庭养育提供支持:一是要对婴幼儿的养育者及家庭提供补助资金;二是要完善生育保险、生育休假等制度;三是要以婴儿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为中心开展服务,增强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

解决托育难题,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绝非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然而,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肯定是一天一天建成的”,相信在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见习记者 杨智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