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草原“带薪休假”尚需优化——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议记

2021-11-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体系,优化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标准及执行方式,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强化监管工作力度……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议上,这些关系新一轮生态草原补奖政策更好发挥效能的建议被提了出来。

当天,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牧厅、林草局等7个厅局有关负责人围绕“优化草原补奖政策,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展开专题协商。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加快我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的重要抓手。”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一席话说出了自治区政协这次专题协商议题确定的初衷。

截至2020年,国家已经在内蒙古连续10年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通过向牧民发放补助和奖励资金,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被形象地称为草原的“带薪休假”。“每年有140多万户、490多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自治区政协农牧委员会主任张殿生在作调研报告说明时说。

调研发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配套措施不足、内容有待优化、后续产业支撑缺乏、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让政策更好发挥效能,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仍面临着不少挑战。

在专题协商会议现场,确定合理的补奖资金发放方式成为委员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盖志毅委员注意到,一些牧民将生态补奖资金当成一种经济补偿,与民生保障和社会救济相混淆,弱化了草原生态补奖的效能。“建议以大数据为手段,通过检测牧民的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给予补奖。”盖志毅说。

赵吉委员也对补偿方式提出建议,他认为,应明确多元化的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修复指标为导向的补奖评估办法,调动农牧民参与保护积极性。

今年,国家在包括内蒙古在内的13个省(自治区)启动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内蒙古及时出台了实施方案,并于今年10月1日开始施行《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如何更好地推进草畜平衡也是委员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梁存柱委员是一名生态环境学教授,结合多年来的研究,他在调研中发现内蒙古天然草原类型多样,适合的放牧家畜和载畜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度甚至不同季节都会发生变化,然而现行的载畜量标准通常是一个平均值,科学性和操作性方面都有欠缺。“草地监管可由原来的管畜转变为管草,放牧强度多大以及放牧何种家畜,由广大牧民根据草场类型和年度与季节变化特点自行确定,监管部门每年或间隔数年评估草地生态质量即可。”梁存柱说。

铁牛委员建议,引导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开展牧场经营权流转,带动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促进草畜良性循环发展。

委员们还就更好发挥草原补奖政策作用,促进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实现“三生”共赢建言献策。

张建中委员建议,地方政府把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支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产业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同时通过草原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加牧民收入。

“借鉴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应用于草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孙海莲委员建议核算生态资产,寻找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牧民生活提高的平衡点,计算合理补偿标准。

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在发言时说,下一步自治区将充分吸取委员建议,运用好草原补奖政策,进一步统筹草原生态生产生活,实现“三生”共赢。

(通讯员 菅海霞)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