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一个都不能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龙墨眼中的全面小康

2021-10-1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这里的“一个”,也包括每一个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爱的弱势、残疾群体。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再次强调,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性任务完成好,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尽管我们每天接触听障孩子,但当听到孩子经过康复清晰地喊出‘妈妈’‘老师’,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龙墨在全国两会上的发言,赢得了会场内外无数掌声。这掌声不仅是献给她本人,更是献给中国残疾人保障事业的。

扎根残疾人保障领域20余载,龙墨见证了我国人工耳蜗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她见证了残疾儿童康复从有限救助到普惠服务的历史性突破,以及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耳朵上挂着小汽车”的孩子们

龙墨说,她的感受是“痛并快乐”。

“痛”来自对听障群体的同理心、同情心以及多年来工作上的艰难;“快乐”来自孩子和家人得到康复后的笑脸,来自中国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巨大飞跃。

1995年,龙墨从医生岗位调任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现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从此扎根残疾人领域。彼时,国家正朝着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迈进。

刚到中心时,龙墨发现,孩子们戴的全是模拟助听器。教学需要让孩子看着口型去“听”和说。一些残疾程度较重的孩子,发音很夸张,甚至怪异。

龙墨的爱人经常来接她。有一次,他说:“一进你们院,满院都是‘面包’‘苹果’,满耳朵都是非常夸张的声音,特别受刺激。”彼时,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孩子们有能力佩戴助听器,全国平均约40%的孩子能上普校,但需要帮助的孩子更多。

2000年的3月3日,全国第一个“爱耳日”。这是由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促成的。龙墨跟着央视记者以及陕西省残联工作人员从西安出发,走陕北到榆林,沿途考察了多个机构。他们发现,孩子们绝大部分没有佩戴助听器,老师训练靠玩命喊。“我在榆林附近的一个窑洞里给孩子测听和捐赠助听器。他们家有3个孩子,都是重度听障。我给其中最小的孩子测试完、戴上助听器后,拍了一下巴掌,孩子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略带笑意的表情。”龙墨对此记忆犹新。

2009年,听障儿童康复发生质变,国家开始实施“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中央财政拿出4亿余元,给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捐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同时提供助听器验配服务、人工耳蜗手术及1年的康复费用。

这一年,中国残联与原卫计委共同成立了一个国家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龙墨是办公室直接负责人。龙墨牵头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了多个标准,如适应证选择标准、服务机构准入标准等。

“十二五”时期,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每年有近1万名6岁以下的孩子受惠,得到免费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仅人工耳蜗每年就有4300多名听障儿童得到免费植入和康复。因耳蜗价格昂贵,龙墨和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孩子耳朵上挂了个小汽车。

“国家救助项目产生的国际影响很大。我们中心是世卫组织在中国的3个合作中心之一,每年都在中国举办活动,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与。讨论中有一个题目:你愿意跟哪个国家合作?他们大部分都选中国。”龙墨说。

从项目救助到制度保障

从“十三五”开始,随着新制度出台和资金转移性支付,残疾儿童康复已不是项目操作形式了。从实施国家救助项目到建章立制,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给残疾人康复带来强大的推力。

龙墨介绍说,最关键的政策是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2019年,各省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实现了完全制度化。

“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绝大部分残疾人来说,真正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实现小康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条件就是康复。”龙墨说。

作为一名听力语言工作者,龙墨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改变。“以前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因为受益人数有限额,不敢使劲宣传。现在,只要是学前残疾儿童就可申请康复救助,得使劲宣传。”

龙墨认为,康复救助从有限的范围、有限的受益者变成普惠性政策,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如今,不光是各地出台措施,孩子康复免费了,市场也被带动起来。

这是因为市场看到了效果——重度听障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蜗经过语训能入普校。此外,全社会的意识也在提升,短短十几年,人们对人工耳蜗从陌生到熟悉,这就是宣传产生的作用,社会文明进步了。

有一年全国两会期间,龙墨有个听障儿童康复的提案被《人民政协报》报道。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转发后,有家长留言:感谢国家的政策,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看着这些留言,我流下了眼泪——家长们利用这个契机把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了。”龙墨动情地说。

数据显示,脱贫攻坚过程中,有700多万贫困残疾人脱贫,命运发生了改变。

龙墨认为,教育扶贫也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方面,对残疾儿童影响巨大。她举例说,有一个河南孩子,因重度耳聋植入人工耳蜗,去年参加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前列。这些年,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出去的孩子,有不少上了大学。“有一个孩子高中赴加拿大留学,后来考上多伦多大学,现在正在读硕士。看到这些,我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龙墨说。

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残联对口帮扶河北省南皮县。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重点支持当地康复机构。最初,当地康复机构房间里的“康复师”只有两三个年纪不小的工作人员。后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帮助当地培养专业康复人员。培养结束后,派老师去南皮现场考试。

现在,南皮县有了专业康复机构,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孩子们在县里就可得到康复服务。

中心还给当地捐了一批助听器。中心工作人员开着听力服务车去村里为老人配上助听器时,许多人当场就激动地流下泪水。

对于未来,龙墨展望说:“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接续乡村振兴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基于自身优势持续给予帮扶,帮助当地实现长效发展。”

(记者 顾磊)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