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风采

曲伟:“累、紧张并快乐着”

2020-08-1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曲伟: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热管联合会议委员会委员。从事热管研究30年,获得或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国际PCT专利3项。

曲伟的兴趣爱好广泛,尤爱冰雪运动。他的故乡是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一个每年结冰期至少有百余天的地方。小时候,曲伟基本是在冰上度过冬天的体育课的。他绑“滑子”的技术高超,秘诀是“用绳子把冰刀绑在棉鞋外边,绑绳要有一定数量的编织,才不会松脱”,他用这一招帮助过许多同学。像学滑冰一样,曲伟会摔又不怕摔,很快学会了滑雪。他在高级道上可以平稳控制双板、单板,现在每年都要几次约上三五好友去滑雪,还劝吸烟的雪友:“迎冬奥要‘多滑滑雪,少抽点烟’。”

曲伟从小对科幻和飞行感兴趣,爱看《神秘岛》《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书籍。初中参加绘画比赛时,想起《少年科学》杂志上有关火箭飞向太空的画面后,他的思绪飞快旋转,创作了一幅载人飞行器图:大气层内是前有机翼、后有导向舵的飞机,坐在机舱内的一个少年向人们招手;大气层外是机翼收入机腹的火箭,飞向浩瀚星空。“飞天”创意受到了评委老师的青睐,也让曲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奖品——泡沫文具盒。他当时想象的内容,现在看来属于变翼形飞机,已经有科学家在研究。

在广袤的宇宙长河中,地球在“流浪”,而曲伟孜孜追求的是“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因为兴趣和发现其神奇,他后来坚定地走上了热管研究的道路。

■有山、有水,绥棱县

贾平凹说,故乡是我们身体和灵魂的地脉。曲伟很认同这句话,离开故乡越久,怀念之情越深,就连小时候的画面都很清晰。

绥棱县有一座海拔2100多米的阁山,是东北抗日联军哈北司令部许亨植部张光迪领导的三军六师主要活动地带之一。每逢清明节,曲伟都参加学校组织的祭扫活动,缅怀革命烈士。那时候,最让他自豪的就是当上少先队员时站在烈士墓前的宣誓。

绥棱县还有诺敏河和东北湖。东北湖是建设县城时多次取土形成的,每逢盛夏的周日,曲伟兄弟都会随父亲到湖边游泳,“父亲每次一定要先讲解游泳的要领,比如,要做好入水前的准备动作,在水中要掌握好呼吸换气的时机和节奏,要掌握应急动作等。”因此,曲伟很小就学会了游泳。

故乡的山水间,是曲伟释放天性的广阔天地。在家里,父母也给了他宽松的成长环境。

曲伟的父亲爱看书,家里有各类图书。曲伟说:“平时晚饭后,我们家5个孩子就会围坐在圆形饭桌前,与父亲聊会天。然后,父亲看书,我们各自写作业,有时还相互讨论,学习一般不用督促。”

父亲还时常激发曲伟的灵感。读三年级的时候,他很羡慕邻居家小孩的铝枪玩具,父亲就鼓励他想点新玩意,可以自己设计。曲伟说:“我忽而想起看的小人书《铁道游击队》中,刘洪大队长有个驳壳枪不错,有前置弹夹,看着也大气,就想造一把这样的‘枪’。”父亲告诉他要有图纸,哥哥提示他画图纸要有比例,于是,曲伟画了一张小人书中驳壳枪的6倍放大图。曲伟说:“拿给父亲一看,他挺高兴,还说准星、扳机挺有立体感,而且一些细节都标了尺寸。”后来,父子三人一起动手,花了两天的时间,制作了一把漂亮的二十响“驳壳枪”。在小伙伴面前,曲伟为此神气了很长时间,而且用这把“枪”作为交换,玩了很多玩具,读了很多本小人书。再后来,他对自行车的构造产生了兴趣,还曾将自行车车链子和辐条帽的构造融入自己玩具枪的设计、对别人枪的改进中。

只要是感兴趣的事,曲伟总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然后付诸实践。

曲伟感谢父母、老师的鼓励,这是他一路成长的动力;感谢伙伴们的陪伴,让他学会了交流和沟通;感谢故乡的环境,让他学会滑冰、滑雪,有了健康的体魄;感谢读书的魅力,让他遇到问题时,习惯于“先观察、后解决、再思考”的方法……

■传热、控温,有热管

1985年参加高考时,曲伟报考的院校全部是知名的航空航天大学。当年,他如愿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热能工程专业录取。

西工大是一所拥有航空航天航海专业的大学,底蕴深厚。在这所学校,曲伟受著名的流体和传热、发动机专家刘松龄教授影响,决定专攻热管专业。

本科毕业后,曲伟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热管课题组组长,到美国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工作。这一切科研活动都与热管专业有关。

热管专业属于工程热物理,包含导热、对流、辐射和相变等所有的传热学原理,工质的物性、循环等工程热力学知识,以及材料学、相容性电化学、金属工艺学、物理化学、界面和膜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集交叉学科问题最多的“大成元件”。据曲伟介绍:绝大多数地面设备,以及航空器、航天器,都离不开热管的无动力、高效传热。

在多年的求学道路上,曲伟先后师从热管界资深教授刘纪福、侯增祺、马同泽,追求热管专业真谛。在多年的科研活动中,他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面上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了“第六届北京科技论文一等奖”、“第十届国际热管会议最佳论文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奖项。热管共有五项国家标准,曲伟是主要撰稿人和修订专家之一。

现在,令曲伟担心的一点是:“热管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情况,在高校相关专业里尚属小众,学生数量不多。”多年来,他动员更多的学生选择热管专业,也想方设法吸引住每一位已经选择热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

曲伟给学生上第一堂热管课时,一定会拿两根小管,一根是要讲的、要研究的热管,另一根是同材料的对比管。他会适时让学生倒一杯开水,将两根管同时浸入水中,让学生轮流体验:热管在几秒钟内会烫手,而对比管几分钟才会变暧。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后,曲伟会因势利导,再讲热管的结构和原理。

经常有学生问曲伟热管研究的秘诀,他总是这样回答:第一,要想“技在手、能在身”,最主要的是做到“思在脑”;第二,要“干一行、爱一行”,科研方向要尽量专一、避免杂而不精,做科研应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航空、航天,大舞台

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飞行器或其他物体在同空气或其他气体做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的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科。曲伟说:“人造‘铁鸟’之所以能飞行,正因为飞行器的设计都有‘空气动力学’这个基础学科的支撑。”

曲伟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就属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翘楚。其前身为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原航天701所),创建于1956年,是在钱学森的指挥下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

作为航天十一院的一分子,曲伟这样形容他的骄傲:针对新型飞行器的设计、实验和试验,空气动力学的业内人士会经常提示总体部门,“对于新型飞行器的特殊结构,如果没有航天十一院的理论计算,乃至风洞试验结果,那么总体上对新设计应该是不放心的。”

航空航天集现代高科技的大成,具有技术引领作用,相关水平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据曲伟介绍:业内认为,高超音速飞行器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长期工作在航天科研一线,曲伟深感专业人才的可贵,同时他也意识到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国航天企业的发展和后劲。对此,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曲伟提交提案,呼吁改变和完善政策,使中国航天院所和相关的军工企业能够揽才、育才、留才;在人力流转过程中,妥善处理保密、脱密、国防专利等问题。

曲伟经常和学生讲,从事航空、航天事业一定要多去航空航天博物馆,要了解中国人的故事:“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精通36种机械原理,设计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

航空、航天大舞台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曲伟说:“我国一定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加快建设一支立场坚定、自尊自信、爱国报国的科技人才队伍。”

■传承、创新,话九三

7月25日至26日,曲伟参加了以“新基建——卫星应用产业化”为主题的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十六次科学座谈会。

在讨论环节,曲伟结合近期国内外的火灾,从智慧森林防火、卫星遥感快速发现火情、人工智能软件控制、无人机快速灭火反应等角度,说明了卫星应用战略上应重视的顶层设计问题。同时,他建议提高针对卫星应用硬件、软件的基础投入,尤其要重视和规划卫星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布局和使用。

九三学社中央科学座谈会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形势下应时而生,就一些重大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深入探讨,凝聚社内外专家力量,争取形成切实可行的议政建言成果,共同为国家、地方、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曲伟说:“这也是新时代九三人的新使命。”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曲伟再忙也会协调时间参加社中央组织的讨论会、学习会、专题调研,在深入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加深对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体会,更好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4月,九三学社中央就国企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研以视频会议为主,曲伟受邀承担会议的记录和总结工作。他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撰写了关于《调动国企负责人创新精神面临的问题及策略》的调研报告,阐明了国企创新要遵循创新的固有规律,关键有三点:“领头雁”是关键,一定要选对人;人才队伍建设,要有合适梯度,增强创新动力,要给足激励政策;国企创新的战略管理,一定要有顶层政策,对其研究透、利用好。报告条理清晰、翔实透彻,受到调研组组员的点赞。

与九三学社成员一起议政建言,曲伟说:“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开拓视野,这对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总体能力等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他至今记得有社员说过:“对于改革创新,一个行动胜过一叠文件。”“如果改革发现有问题,再改回去也是改革。”“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协商、议政,爱政协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特殊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盛会。

对于参会的切身体会,曲伟总结了5点感受:小组会议上,委员们都是“戴着口罩思考,摘下口罩发言”;报告都有完整版本和口头发言的简化版本;大会发言增加了视频会议形式;记者采访主要以“非面对面”方式进行;《人民政协报》邀请了百余位“特邀委员记者”。

作为《人民政协报》和《中国航天报》的“特邀委员记者”,曲伟在两会期间完成了十余篇新闻报道,报道了委员们对于视频会议大会发言的感受、科技30组小组讨论的热点、联组讨论的议题、委员提案等各方面内容。会后,也应邀针对智慧垃圾分类处理、“两山”理念感想和建议等写了署名文章。

曲伟热爱政协平台,愿意分享自己和其他委员关注问题的视角和思路。这也是他应邀担任“特邀委员记者”的初衷。他说:“真实的感受是‘累、紧张并快乐着’,有压力,也有成就感。”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曲伟多次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曲伟从选拔国企负责人的角度,提交提案,建议制定“精准选人”的规则并实施,设置针对国企负责人的有效考评机制,改善国企创新环境。

曲伟多次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参与科技创新话题的讨论,还曾受邀作为导读员,在全国政协书院“科技与创新”读书群内,对《一个真实的创新中国》第六章“军民融合”从17个层面进行介绍……

前段时间,一场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的讨论,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主题议政群和全国政协书院“创新中国”读书群中开展,给曲伟留下了深刻印象:“委员们利用移动履职平台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做到了读书学习和履职的良好结合,不仅提出了有益建议,也深化了对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曲伟将读书群里的“活跃分子”比作专业委员和非专业委员之间的“彩虹桥”,总能“点燃”学习讨论的热情。他还打了一个比喻:“就像大家比着滑冰进步都很快一样,读书等交流活动的常态化,让委员们对于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得越来越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朗。”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