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上海远没有到中低速发展阶段”——来自上海市政协“以大手笔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编制好上海‘十四五’规划”常委会议的声音

2020-08-0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从国情和市情分析,上海远没有到中低速发展阶段,这是由上海的地位、国家战略、中央要求所决定的。”7月29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围绕“以大手笔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编制好上海‘十四五’规划”专题议政。

在市政协常委们看来,“十三五”时期,上海通过持续打好浦东开发开放、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办好进口博览会“1+3+1”五张王牌,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那么,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是我们这座城市和人民在‘十四五’期间必须回答的关键核心问题。”

为此,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领衔,主席会议成员全员参与,带领各专委会和指导组围绕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阶段判断和主题主线、经济增长预期性目标和部分结构性功能性指标、构建多引擎发展动力等7个方面深入调研。在历经90余场次的座谈、考察、学习等活动,600多人次的政协委员参与后,大家形成共识:“上海远没有到中低速发展阶段。”

信心何来?底气何在?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上海‘四大功能’打造、‘五个中心’建设都离不开土地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市政协常委陆月星在会上首先回答了“上海的地还够不够”这个问题:

“活一块”——千方百计激活批而未用土地资源,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包括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和供而未用三种类型;“整一块”——实施“以用定减、以减定增”,因地制宜整治、释放现状低效用地;“收一块”——有序推进开发边界内的土地收储工作,实现“土地等项目”;“放一块”——完善战略留白区过渡期管理政策,为好项目落地和老项目升级改造创设绿色通道;“造一块”——科学利用河口滩涂资源,合理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飞一块”——充分利用上海在江浙皖的“飞地”,着眼产业链和产业联盟构建,继续探索与当地合作开发的模式。

上海人常爱说“螺蛳壳里做道场”,一番精打细算之下,上海在“十四五”期间的信心来源于“城市还在长大”。那么土地有了,人够不够?

这不,网红带货达人李佳琦都落户崇明岛了。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邵林初的话很接“地气”。他说:“这就是上海在‘十四五’期间有信心养好一批‘千里马’的实例,新型职业农民,我们欢迎;职业经理人,我们欢迎;实用技术专家,我们也欢迎;电商骨干,我们更欢迎。”

市政协常委、科协界别召集人马兴发的发言则颇为“前瞻”,“在全球化遇到阻力、加大保护主义的情况下,既要培育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也要让奇思妙想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他认为,如果说问题导向、使命驱动的应用基础研究是“有用之用”,那么以兴趣和好奇心驱动的纯基础研究可谓“无用之用”。但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必须把纯基础研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关注与投入力度,同时要将两者兼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这样的人才更有后劲。

有地、有人,城市又如何勾勒?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沈敏给大家描绘了这么一幅画面:“在一个集约式、立体化的城市空间和交通枢纽体系中,办公空间是会思考有温度的,地上、地下空间是互联互通的,依托建筑设计及绿色景观,以‘慢行’交通串联城市品质生活,进而营造多元化街区场景;中央活动区(CAZ)是中央商务区(CBD)在功能上的延伸和拓展,将代表未来上海的主要形象,承担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依托“首发经济+体验经济”平台,以中国原创、潮流时尚、国际交流为切入,激发商圈经济活力,形成一批相互连通、各具特色的地标性‘夜经济’集聚区,打造‘24小时社交目的地’。”

无论是引人为之向往的炫目画面,还是让人心潮澎湃的前卫名词,在常委们的讲述和建言中,分明有着一股“未来已来”的气势和激情。诚如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此次常委会议的期待:“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突破超越,敢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大手笔大战略,谋划提出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大民生。”

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十四五”期间,在沿海、沿江、沿外环打造产业集聚带和快速交通网,全面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江两岸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理念,若能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深入研究论证,或许真能成为引领上海未来发展的标志性重大项目,成为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的点睛之作、神来之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