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马珺委员:在疫情防控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020-07-0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加强社会治理,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检验社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面对这场大考,全社会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挑战时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一切都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全国上下一盘棋。国家层面,社会治理中“防、控、治”联动的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成效明显;社会层面,常态化的居民、村民自治组织全面协同、以点带面、立体防控;微观层面,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灾难履责、尽责,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更多的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治理的对象以及社会治理依靠的主体也正是人民群众。我们要真正把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必须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发挥人人有责的社会治理机制。毫无疑问,作为基层治理的实践支撑,社会治理无疑是国家治理的最为基本的单元。具体到疫情的防控战而言,社区是全国防控一盘棋体系中的重要耦合点,是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效能就是由党员干部的引领、家庭社区互动、居民百姓共同参与所缔造的。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毫无疑问,在新时代持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制度、能力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疫情之下,我们必须认真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线战役”,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毋庸讳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各地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参差不齐,个别地区的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在疫情防控中责任心不强、不能为、不作为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免职和追责,唯其如此,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中指出,“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能力的提升一定要尊道而行。在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要不断完善应急防控的各项制度体系,凝练实践中创造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助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