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少年爱国教育任重道远

2020-06-0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从去年“修例风波”以来,部分香港青少年由于缺乏对祖国的了解,在一些攸关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重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是一项迫切、重要的长期任务。

涉港国安立法推出后,全国政协委员刘与量走上街头,向更多香港市民及青少年解释宣传。刘与量表示,互联网对舆论的引导力量非常巨大,年轻人热衷网红,追寻认可的人物,非常容易受群体性思维的影响。“一条恶意的假消息可以在片刻之间传遍大街小巷,再经过别有用心的舆论导向煽风点火,产生非常强的社会影响。”

因此,他建议政府一方面要组织有效力量,保持对种种思潮的敏感度,建立起适合现代人习惯的网络平台,让真相能够在第一时间得以呈现,并广而告之。另一方面,中央应加大协助和支持爱国爱港力量整合资源,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提供一套让主流社会接受的完整政治理念纲领,重塑年轻一代的信心,让他们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像‘军营开放活动’这样的驻香港部队品牌活动,应增加举办频率,以更多方式展示,吸引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意见的香港市民去参观,增加亲切感。”刘与量建议,政府加强与爱国爱港教育机构的合作,引导内地资本进入包括大、中、小学的教育机构,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香港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化学习与传承的缺失,令全国政协委员彭长纬深感担忧。“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0多年,即使是教授中国历史的教师,对国史的理解也会出现关键性错误。”彭长纬忧心忡忡地说起,近日,香港可立小学小二常识课网上教学片段中,负责教师在片中旁述鸦片战争时称,“英国发现中国很多人吸食烟草,为了消灭鸦片,派兵攻打中国。”“这个说法完全颠倒黑白,明显不符合事实。”彭长纬说。

对此,彭长纬认为应该完善香港与内地间学校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把赴内地进行历史文化交流作为香港学校实践性教学项目,让所有香港大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主题的交流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把历史活学活用,在学校营造出学习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氛围。推动香港与内地的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通过课程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香港青少年,以及香港大中小学校长、校董和教师的当代国情和历史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佘德聪认为,当前必须通过深入细致、潜移默化的方式,做深做实做细青少年学生、教师和基层群众的工作。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创办“港澳台大学”和专科学院,国内重点院校扩大对港澳台的招生计划。为特区政府培养一批有国家情怀、文化认同的社会精英,作为港澳台储备人才。同时,希望国家对这些港澳台毕业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鼓励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工作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财政上的扶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