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0-05-0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工业互联网为促进物资产能协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标准架构还在探索之中,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技术、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瓶颈和短板,推广应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需要保持耐心、稳中求进。4月30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作主题发言——以工业互联网为新引擎 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基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通过国家规划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十四五”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谋篇布局。具体建议:

一是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多要素融通集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独特的制度优势。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推进的机制,实现工业互联网生态中多主体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用户多要素聚合,以应用牵引工业互联网生态演进和迭代;为工业互联网生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互联网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是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渗透和大规模应用。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加速产业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增强关键技术产品的供给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

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鼓励更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引导“建平台”与“用平台”互促共进。支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要支撑意义的高价值、高质量工业APP,激活平台数据和知识资源,完善平台应用生态;鼓励平台企业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切实帮助用户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

四是加快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和标识解析体系,推进数据流通共享,消除“数据孤岛”,缓解“数字鸿沟”,夯实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投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合理利用5G加快商用的契机,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夯实基础;健全工业互联网数据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机制,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制度“软”环境,切实解决数据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的难题。

五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以“人防+物防+技防”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水平,筑牢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安全“底座”。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完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的全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形成合力提升技术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比重。

六是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国际交流合作,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全球工业互联网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多边、多元、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开源开放的国际化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开展“一带一路”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数字丝绸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

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标准、架构尚在探索中,商业模式还不成熟,产业链价值链格局尚未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统筹建设问题、新形势下政策支持体系适应性优化调整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此建议:

一、深化“5G+工业互联网”的新基建顶层设计。“5G+工业互联网”为人机深度交互、万物泛在互联、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并重新定义“智能制造”,将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国商飞等企业已经率先从中受益。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也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了新舞台。

二、工业互联网发展要突出围绕制造强国战略来布局。要依托我国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机遇,统筹谋划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及布局,聚焦强国规划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五大工程等战略重点,支持领军企业主导承担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推动重点行业提升效率质量和技术水平,共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三、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各类硬软件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攻关,组织实施国产化计划。构建企业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促进形成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合作、大中小企业跨界融通、中央地方联动、区域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

四、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工业互联网门槛高、连接设备种类多、业务链条长、投资量大,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要直面经济逆全球化、产业链重组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挑战,进一步优化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财税金融等支持方式,提高支持精准度,加大支持力度,统筹技术创新、强国建设、新基建、安全技术保障等多渠道政策资源,集中力量支持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财政金融支持工业互联网的思路和建议

工业互联网将彻底改变工业的组织体系和生产经营模式。技术智能化、组织平台化、生产服务化是此次数字革命的基本特征。实体工业体系和虚拟工业体系的融合,超越了传统工业的组织模式和交易方式。平台将替代企业成为新的主体形态和组织形态,传统的企业功能将被解构,而后通过平台互联现实重构,即工业的再组织化,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再组织化意味着竖立在传统工业基础上的各种组织和制度都需要改变,包括财政金融在内。财政金融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财政金融自身不挡路的问题。

我国现行税收以增值税为主体,当前增值税存在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多档税率,而工业的再组织化使行业界限日渐模糊,这不利于市场优化配置资源。

我国预算制度从计划体制演变而来,“预算单位”的范围只是剔除了国有企业,而属于科研机构的事业单位依然属于预算单位,使得科研机构的活动陷入各种条条框框之中。这种体制鸿沟使人才难以流动,产、学、研难以贯通,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生态难以形成,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构成掣肘。

目前,金融制度尤其是金融监管方式跟不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宏观审慎监管仍在探索之中,对金融企业、金融市场监管的基本框架无大的改变。适合于传统工业体系的金融管理体制与数字化新型工业体系已表现出明显的不兼容。

在改革完善财政金融体系和制度的同时,以下措施也应同时推进:一是加快增值税税率并档步伐,加大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力度,提高加速折旧率,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使用的政府采购力度。二是优化对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方式,逐渐从“预算单位”的框框中摆脱出来。三是取消对民办数字金融机构的歧视性政策,鼓励金融市场向工业互联网倾斜,同时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政策。四是把设备运行数据、原材料采购数据、销售数据、税务数据等实时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提供给金融机构,缓解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与贵的问题。五是依托市场化的数字平台,加快金融监管转型,加强政府的智能风控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发挥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在数字基建中的战略核心支撑作用

继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之后,近期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更是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并通过诸多实质性举措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由此可见,工业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5G是数字经济的建设核心,是“两个强国”的重要支撑。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二是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区域赋能有待进一步深入。三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建设急需布局。

二、加速构建“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是凝聚共识,统筹数字基建体系布局,形成系列“组合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布局,坚定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统筹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5G”的数字基建体系化协同布局。

二是开展部际与部省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区域协同纵深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要在相关部委形成共识,工业互联网不仅仅姓“工”,它是打通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利器。加大部委间合作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解决行业和产业痛点难点堵点。开展部省合作,利用工业互联网链接全产业链能力,协调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规划布局,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区域协作能力。

三是加快“国家+行业+区域工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力度。建议国务院发布实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共享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工业大数据共享体制机制,建设三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对数字经济统计、预警和预测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优化行业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价值空间,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强基础抓创新 促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

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民建中央成立课题组开展了线下和线上云调研活动30余场。反观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严重滞后;二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壁垒有待突破,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应用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为此,建议:

一、精准施策,打造标准化、轻型化“全产业链数字工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分类引导、稳步推进,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差异性,制订可操作的行业和企业数字化分类标准,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企业有限数字化,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制造协同。

二、自主创新,摆脱技术依赖和掣肘,打造全产业链应用场景。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围绕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构建上下游协同体系,以需求为牵引,推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工业软件、工业网络安全等硬核技术与装备的攻关、应用,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应用场景。强化围绕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部署、平台应用和软件推广,促进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企业的试点示范,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协同。

三、立足行业,应用下沉,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态体系。围绕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出台具体措施,一是开展互联互通的试点示范,促进跨行业、跨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融合汇通;二是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的有效商业模式,消除互联互通的壁垒。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双向打通,助推企业的产业链重塑,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推动企业跨界融通。

四、社会协同,培育新兴业态,实现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策、资金、行业推动等引领作用,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工业互联网制造协同、全产业链协同、行业/领域协同的产业体系构建,打造产业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推动企业融入工业互联网价值链,探索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工业互联网的新兴业态,助推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全新发展周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问题及建议

这几年,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电信运营商积极关注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打造,围绕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工业互联网项目喜忧参半,存在叫好不叫座、外热内冷等现象。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一是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仍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工业领域门类众多,各行业应用场景及需求差异较大,芯片/模组还不能满足各种工业场景对可靠性、工作温度、终端形态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二是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成效存在一定差距,标识解析应用平台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边缘计算尚处于发展初期,边缘计算平台需要与5G设备商硬绑定、紧耦合,部署成本高,在工业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一、鼓励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5G创新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推动龙头企业率先进行5G改造与实践,发挥示范效应,进而依托更多龙头企业的联合案例、项目试点等促成需求的快速传导。同时推动5G芯片技术发展,鼓励5G模组规模化制造,丰富工业终端种类,降低成本。推动对“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让一系列可参考、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尽快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二、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评优机制,以典型树标杆,加快形成面向各行业的规模化标识解析服务能力。鼓励开展基于标识解析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研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标识解析应用平台,形成一批标识解析先导应用模式。建议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应用国家标准标识编码体系,加速企业标识编码体系由私有向开放转变,推动数据流动。

三、加强制定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技术标准,推动边缘计算平台与5G设备商解耦,加强边缘计算的开源生态建设,形成标准、松耦合的产品,以此降低边缘节点的建设成本,促进工业互联网、5G内网建设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强化攻防实战核心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脑”

前不久,中央明确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之一。这次新基建是数字化基建,依靠的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边缘计算这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可是,所有这些技术都离不开安全。就工业互联网安全,我谈四个观点。

一、工业互联网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工业互联网打通了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边界,使得网络空间的攻击可以转化成物理世界的伤害。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接入网络的终端、平台、应用、数据等将会巨量增长,架构在数字技术上的工业互联网漏洞必然也将呈指数级增长,这将导致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特别是成为国家间网络攻防的“战场”。与此同时,传统工业领域并没有网络安全攻防的经验,传统网络安全企业也缺乏对抗国家级安全威胁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二、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基础。我国网络安全投入偏低,会导致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困难、网络安全人才流失严重,长此以往,将导致工业互联网安全缺乏有力支撑。

三、实战攻防能力是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安全需要组织“网上朱日和”,不断发现工业互联网中存在的漏洞,也不断检验和锤炼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的真实能力。

四、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需要顶层设计、全局感知。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必须做好与强敌对抗的准备,这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局感知。我国需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脑”,全网采集安全大数据,建立全视角安全感知能力,即时输出威胁情报,支撑安全对抗前线行动,实现全局升级基础上的单体能力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工业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

工业互联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转型升级的战略技术,生产与消费精准对接的战略路径,对冲“后疫时代”产业风险的战略投入。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新型基建、数字基建;软件: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总量不足、结构缺口、质量不高。为此,建议:

一、增加总量。核心:教育新逻辑。新逻辑是,学到老活到老、终身学习;发展路径是,学校与社会、培养和培训、线上和线下、企业和行业、学历和非学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筹设计,综合发力。

二、完善结构。核心:教育新结构。新结构重点是,重塑高等教育结构、人才层次结构。按照4类人才构建新结构:高端研究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从结构安排上解决人才供给结构,适应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三、提高质量。核心:知识新体系。新体系重点是质量,主要是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知识新体系。在本科教育中进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在职业教育中进行新知识、新职业、新技术、新技能建设,在两个建设中聚焦融合、整合、复合。对学科专业进行融合,对课程教材进行整合,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复合,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改造、创新、升级,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面向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开设、全面开放,使教育适应、服务、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危机中抓住机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步伐

推进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为此,建议:

一、抓住疫情倒逼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契机,以自主可控的开源深度学习等平台为抓手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新基建,为制造企业智能转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向上的新引擎,中国制造有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过去几年,不少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了智能化的探索,但速度还不够快。疫情倒逼,激发了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内生需求,建议国家在政策层面再推一把,尽快出台鼓励智能制造的专项。

二、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地方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建立一些行业大数据库。数据是智能制造起飞所需的关键“燃料”,比如可以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引导更多制造企业拿出高质量、标注好的大数据,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与科技公司一起共享和创新,这样就能大幅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三、依托当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云平台,重点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云。建议加快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云并鼓励大企业应用,加快工业质检、预测性维护等相对成熟的应用推广,打造国家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要基于自主可控的芯片、深度学习平台等底层核心软硬件,来打造安全可靠的智能制造云生态。

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人工智能企业牵头设立智能产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议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将教育培训的费用纳入个税抵扣范围,加大抵扣力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培训,这不仅对国家的就业稳定有帮助,还能打造一支“中国智造”的新人才大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加快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推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中,还存在很多挑战。一是芯片产业的巨大影响力正从信息通信等先行产业走向工业领域,其影响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工业芯片存量和增量市场不断升级扩增。二是工业场景相比于消费场景,对工业芯片制造的材料、工艺、实时性和稳定性有更严苛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同时工业产线制造装配集成度高,使得生产流程、产线、装备到芯片之间形成了高度固化的接口和操作标准,国内芯片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仍需要很长的时间。三是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种类繁多,标准不统一,缺乏共性基础和行业通用体系,全行业工业APP发展还缺少系统框架;能有效提升工业制造效率和决策能力的工业数据、知识和模型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发展的要求。为此,建议:

一、充分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现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新型EDA软件和芯片制造流程的柔性化,帮助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企业高效配置生产运营资源,提升质量效益、降低综合成本、有效管控风险,提升集成电路制造业竞争力,开辟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助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振芯铸魂”。

二、借鉴互联网软件的成功经验,培育体系化创新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软件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工艺知识、数据积累、数据处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互联网企业龙头、中小创新型企业向工业制造领域渗透,研发面向工业细分领域的工业知识库以及基于数据和知识驱动的工业软件。

三、做好知识和软件的价值评估和保护。开发出通用的图形化编程工具,使工程师将工业技术和知识通过软件进行沉淀,提高软件产品及服务的盈利性,开展软件价值的评估工作。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政策法规,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知识型数据库和基础软件的知识产权认证和保护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视频连线):工业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普遍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只有平台建得好、企业愿意用,综合效益才能最大化。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跨产业场景赋能问题。当前,工业互联网赋能垂直行业更多聚焦在传统制造业,跨产业场景赋能较弱。二是应用成本问题。中小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中小民营企业数字化改造前期投资大,上云用平台的投资回报率难以量化,短期效益不明显,应用动力不足。三是数据孤岛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形成,许多中小企业对数据安全信心不足,不愿意拿出数据、设备与平台企业共享。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一、推动典型跨产业场景赋能,建设标杆示范企业。我们正在建设轨道交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运维平台,可以在线管理近300万台智能交通专业设备。建议围绕轨道交通建设标杆示范企业,深化从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运营维护、民生服务的跨产业场景应用,实现我国轨道交通运维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

二、创新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扶持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研发创新平台,通过重点研发平台资助、科技贷款、企业专项债等金融支持,支持民营企业进行硬核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创新。创新补贴方式,如赋予数据资产以实体资产的属性,允许中小企业以其设备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数据等经营数据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等。

三、完善数据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前瞻性的法律储备研究,制定APP技术架构、业务交互、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标准,促进程序兼容、互通和安全。加大信息装备标准的宣贯,从供给端为企业提供标准化、能直接集成互联的制造装备产品,减少二次数字化改造成本。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录城(视频连线):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越来越彰显,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发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呈现出积极上平台、用平台的态势。结合海尔的实践,我围绕建平台、用平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尽早制定工业互联网软件国产化时间表,目的是打造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避免受制于人。建议尽早制定工业软件国产化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实现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自主可控,通过宏观政策支持建立以大企业、大平台为主体的开发体系,重点攻克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工控软件及管理软件三类工业软件,并对应用这类国产软件的企业予以政策支持,走出一条以国产软件的应用场景驱动和技术升级迭代的创新之路。

二、支持单一企业使用平台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不仅需要“上云券”补贴政策,还需要长效的驱动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数字化企业的认定标准,建议尽快制定“数字化企业”相关标准,并通过财税、融资等政策进行支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改造进行长期持续的投入。这样的长效机制更有利于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鼓励地方政府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提高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自主性,用平台思维,实现资源互动、平台整合、快速聚集的生态,推进产业集群化。鼓励地方政府加快开放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探索实现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等多元数据协同应用,打通市场、产业、政府间壁垒。对区域内的企业整体上云、用云提供相应的支持,打造一批“平台+区域”的示范集群,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带动效应。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视频连线):加强原创技术突破 构建灵活机制体制 创新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事物,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徐工实践,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分行业逐步推广和建立设备底层连接标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发展,连接是基础。建议政府牵头,联盟协会、平台企业多方参与,制定设备连接、平台互通的相关标准,分行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融合、数据互通、设备互联,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灵活的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局良好,现在处于落地生根阶段,这就需要有更好的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龙头企业带头创新、中小企业联动创新、平台企业赋能创新的生态化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标杆企业、标杆行业,在企业上云、数据治理、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工业互联网不仅要连接国内,还要连接“一带一路”国家。

三、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安全信任机制。大企业、大平台的服务经验、云化的工业产品,在落地推广过程中,存在安全信任的壁垒。建议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认证机制,联合金融、保险等机构为企业上云上平台建立数据安全赔付机制。通过平台价值、数据安全双向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抓资源、补能力,加速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

首先感谢全国政协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报告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发展工业互联网意义重大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兴动能意义重大。一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的客观要求。二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三是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是顶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国务院出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31个省(市、区)制定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实施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二是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加快构建低时延、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标识解析节点、55个二级节点,覆盖了19个省25个重点行业。

三是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培育形成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连接工业设备达4000万台套,有效服务带动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四是融合产业生态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已经在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30多个重点行业应用,工业应用软件突破25万个,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创新活跃。

五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加快构建国家、省、企业三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对百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900余万台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测能力,服务9万多家工业企业。

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各国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就绪程度低,制约了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快设施建设。重点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构建标识解析体系、大数据中心和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

二是深化融合应用。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领域应用,培育壮大应用产业生态。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发展5G工业应用、边缘计算、工业APP等关键技术,更好支撑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

四是完善政策环境。重点完善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开放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王曦: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和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有关要求,科技部高度重视制造强国和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

从科技创新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逐步形成两大模式:一个是“+互联网”模式,一个是“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基于自身的工业技术、标准优势,通过应用软件、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模式是指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深度理解,不断向传统制造业渗透,实现工业互联网。无论从哪个模式看,当前工业互联网就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集中表现。基于此认识,科技部围绕这两个方向紧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立足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始终大力支持相关核心技术研发。

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短板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科技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吸收各位委员、企业代表的建议,在“十四五”乃至面向2035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做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等方面的布局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工业软件、先进智能传感器、高端集成电路芯片等技术的研发攻关力度。二是重点加强基地、平台、项目和人才统筹部署。科技部正在研究建立面向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先进传感器、人工智能的国家级平台,以及建立健全科研创新活动中的服务体系。三是在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调,国家与地方、行业联动,系统规划,全链条布局,支持协同开放科研创新。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部署,逐步补齐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产业的短板问题,做好基础和核心的技术支撑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

全国政协召开“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对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切实反映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会委员、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深入浅出、切中要害,发展改革委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是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动力源,将对工业体系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同时,工业互联网也是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强有力抓手,能够塑造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带动新投资、激发新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政策制度方面,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促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针对中小企业在上云上平台过程中面临的“不会上”“不敢上”“没有能力上”的问题,4月10日,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近期,发展改革委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支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在生态体系方面,围绕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基础不稳”“动力不足”“流通不畅”三大短板,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推动骨干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实施“5G+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二是提升赋能水平。统筹推动智能计算中心和工业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进度,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应用推广,深化共建共享共用。三是促进创新应用。以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集群为着力点,部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商业模式。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

对于委员、企业代表提出的涉及财政、税收方面的问题,我从介绍现实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两方面给予回应。

在资金支持方面,2018、2019年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2019年发起设立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在增值税并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化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方面,财政部近年来加快推进了增值税改革,从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至今,税率的档次逐步减少并降低,现在的3档就是13%、9%和6%;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16年扩大了加计扣除的范围,2017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2018年把这项政策扩大到了所有企业;关于优化科研机构经费管理,财政部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赋予科研院所五大自主权,涉及项目预算调整、劳务费分配等等。

下一步,财政部将结合委员、企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财税政策。

第一,在专项资金方面,继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在具体分配上,重点对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关键共性问题给予支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第二,在税收政策方面,继续落实好现行有关工业互联网的税费优惠政策。对相关意见建议,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论证。

第三,在科研机构预算管理方面,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推动建立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科研工作特点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体系。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