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座谈会为防“疫”建言:以法为绳,以社会共治为重

2020-02-1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要引导和形成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需要的理性乐观的社会心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2月12日上午,全国政协机关的一间会议室内,委员们戴着口罩,隔席而坐,讨论得正热烈。

这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的“凝聚依法防控共识,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座谈会。在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召开这次会议可谓恰逢其时。围绕如何依法防控、如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形成社会共治等话题,委员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建言,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补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短板和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会上,身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张雪樵常委认为,非常时期对疫情防控的司法保障要到位,要用“重典”,同时也要宽严相济。最近,两高两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依法惩治十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张雪樵认为,对不服从隔离管控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定罪标准要从严,让公众充分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但量刑上可以从宽,重在教育,从而起到普法和警示的效用。杨克勤委员认为,经历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在应急管理领域已有相当的进步,他建议进一步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制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详尽预案,预案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并经常组织演练。他还呼吁适当调整疫情防控决策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决策权。

李大进委员认为,应该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共治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谈到社会组织,顾朝曦委员建议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发挥医学专业类社会组织的力量,鼓励他们正面发声,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疫情、做好防护,同时还要发挥相关公益组织在社会心理疏导和抚慰方面的作用,增强公众的心理免疫力。

在全国政协社法委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看来,依法管控、依法治理,不仅仅是疫情防控的需要,还要为疫情拐点到来以后生产生活恢复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预判和研究。她呼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人才荟萃的优势,为拐点到来以后的社会治理建诤言、献良策。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