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2019-08-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从近年来群众反映和开展督查调研的情况看,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中师资力量偏弱需要引起重视。”8月27日上午,舒晓琴常委在常委会议上如是说。在她看来,农村学校受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加之有的地方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无法保障,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一些农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也使得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专任教师紧缺,教师专业与实际教学脱节现象也十分突出。小学阶段的英语、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初中阶段的生物、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都极度缺乏。”韩勇委员表示。

“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还需提升。虽然农村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但还存在专业达标率普遍较弱的现象。同时,不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解学智常委坦言。

“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比如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尤其要逐年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助津贴标准。比如实行农村教师定制培养,每年有计划选送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到相应师范类院校定向培养,不断补充乡村师资力量。还可以建立农村教师岗位评价机制,引领和促进农村教师勇于改革、专业成长,约束和推动农村教师教书育人、良性发展。”张少康表示。

郝远常委关注的是乡村教师“留得住”和“教得好”问题。他认为,应顺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大趋势,因地制宜逐步实现集中办学,重点在城乡接合部加快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根据各乡村学校师资和教学匹配情况灵活安排教师资源,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同时,推动建立乡镇中心学校与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互动联合体,采取“六统一”运行模式(即统一食宿、统一接送、统一排课、统一调配、统一走教、统一研修),使学生“走读”变为教师“走教”,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郝远建议紧抓5G时代机遇,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乡村互联网教学全覆盖,消除区域、城乡教育的信息鸿沟,实现优质教育信息互联共享。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