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我们离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还有多远?——山东省政协“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专题常委会议综述

2019-08-1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山东最近有点“火”。

今年年初的干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要求:今年全省各级会议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调研不少于两个月;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

7月21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北京、雄安新区、上海“取经”学习之旅。

在全省大力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狠抓工作落实之际,山东应该学什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

山东省政协党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确定为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议政专题,为助推山东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提管用之言,建务实之策。

■情况摸得透才能说得准

调研协商工作由省政协副主席程林牵头负责,港澳台侨外事委组织落实。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坚持“短、实、新”“接地气、出精品”原则,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赴省内外开展专题调研,为摸透实情、开好会议做足了“功课”。

按照省政协主席付志方“严、细、深、实、快”的要求,港澳台侨外事委多次召开主任会议。4月上旬,制定调研协商方案,成立调研组,明确调研协商重点。

4月12日,召开情况通报座谈会,邀请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济南海关等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交流,进一步明确《建议案》立题提纲。

4月中旬,赴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与有关专家讨论交流,明确《建议案》起草思路。

按照“省内找短板,省外找差距”的调研思路,4月15日至25日,委员、专家学者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兵分四路,分赴德州、聊城、泰安、菏泽、淄博、潍坊、济宁、枣庄等8个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微调研”。

5月6日至10日,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青岛、烟台和威海开展专题调研。

港澳台侨外事委还联合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工商联,与100个海内外山东社团合作,委托其开展协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编印《游子吟———“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海内外山东商会会长百人谈》辅议材料,拓宽“开门协商”渠道。

与此同时,港澳台侨外事委还委托济南、东营、日照、临沂、滨州5市政协,根据调研提纲开展协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将省内调研覆盖面扩展至全部16个地级市。

扩大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对标先进,主动学习南方先进省市的成功经验。5月20日至25日,调研组又踏上了奔赴浙江、江苏考察的“取经”之路。

在苏州工业园区,调研组考察发现,松下、佳能、三菱……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及大型知名跨国公司,先后在园区建设了一批投资强度大、辐射带动强的高端项目。园区负责人介绍,苏州现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8家海关特殊监管区;15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00多个,地区总部超过300家,设立境外研发中心80多家。

省政协常委范友金表示,通常大家会说“抓机遇”,而苏州人在“抓”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字“抢”———“抢抓机遇”。

在杭州滨江开发区,“如今的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产业集聚之势。”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在滨江的企业培育理念里,从来没有大、小企业谁优谁劣之分,只要企业有发展的潜力,即便它还不成气候,也会像呵护孩子一样把它精心培育长大。

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给调研组成员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省政协常委李世瑛表示,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企业发展降低了“门槛”。尽管全省的营商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好的政策措施执行难和不落地的问题,不少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通过全面系统调研,不仅摸清了面上的情况,也掌握了点上的细节;既看到了我省差距,也学到了外省经验。

调研组认为,山东应当对标先进,找准差距,认真学习先进省市的经验,围绕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山东在全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枢纽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施行精准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实打实促好政策落地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一场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革命。常委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短板和不足,紧盯痛点和堵点,对标全国先进水平,全面查问题、找差距,出对策、建真言,促进破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助力山东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开幕会上,周云平常委代表省工商联、王玉亮常委代表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朱铭泉常委、沈晓红常委、毛方国常委作大会发言,从激发民营企业和商会活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鲁港(澳)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助推民营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分析了山东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务实建议。吴卫平、王淑梓、施教益、严中华、栾奕5位常委,就营商环境评价、港澳资本聚集、吸引高端人才、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山东综合保税区整合升级等问题现场提问,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岛海关负责同志分别回应。大会共收到发言材料61篇。

优化营商环境应软硬件建设并举,同时发力。“常州某机器人公司3个月就从杭州搬到了常州。搬迁前产业园区已经规范化建好,各方面配套成熟,企业只需进入即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没有现成的产业园,同样的公司,从常州到淄博,搬迁需要2年时间,面临办理土地指标、建厂房等一系列前期工程,费时费力。”省政协常委王琳举的例子引起与会者共鸣。

“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马志民常委说,“优化营商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我们不能处处跟着别人跑,这样永远赶不上先进省市。关键要根据自身实际,减少部门掣肘,保证政策有效落地。”薛建英常委建议,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文件有的,按文件做;文件没有的,按有利原则做;没有政策的,按照总体思路做。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切实改善全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是能不能留住人才的关键。“前段时间,我们去武汉洽谈项目。当地也在全力改善营商环境、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目标是进入全国前10。一个高校数量全国第二、毕业生数量全国第三的城市,为了留住人才还在不断推出新政策,比如‘城市合伙人’和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等。吴霁雯常委的经历,引起大家对人才的讨论。

“当前,山东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如果我们很多领导干部的孩子都不留在山东,又怎么能吸引外地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招才引智哪来说服力?”宋守军常委认为,必须解决好人才回归的问题。“‘自家孩子’不在山东创业,不在山东的企业就业,能从根本上改变重官轻商观念吗?”

崔明德常委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有些单位在引进人才上下了大功夫,但是在如何培养和充分发挥本地自有人才的作用上重视不够,在某种意义上破坏了人才成长规律。

侯桂华常委认为,“人才引进后的管理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另外有些技术性人才在管理上是弱项,一些大的项目和课题需要同时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者直接引进‘人才团队’。”

好政策要落到实处。“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一定要久久为功,把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肖培树常委说,“当前,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增长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发力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肖培树的观点引发了不少常委的共鸣。李传恒常委认为,政策出台时,应同步推出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同步开展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定期对涉企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等惠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李旭茂常委认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要科学谨慎地作出承诺、最大限度地履行承诺,加强诚信建设、健全诚信机制。”王信常委也认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书记、省长都当起了店小二,反倒是基层的科长一副官老爷架势”,“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直接影响了营商环境,制约了经济发展。”

把营商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破除影响营商环境的隐性壁垒,培育引进开放型经济主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委员们的一条条建议,像涓涓细流汇成推动山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巨大力量。委员们认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拿出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魄力,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

根据调研结果和委员及各方的意见建议,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在起草《建议案》时,紧紧围绕“山东距离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还有多远,这个短板怎么补?对外开放的步子慢了,这个差距怎么追?”这两个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立题开篇,做到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提出了5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将收集大会发言来稿提出的214个问题建议、100名海内外山东商会会长提出的426条问题建议,梳理汇总成30条具体问题和建议作为附件,使得《建议案》更加精准管用。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山东按下了“加速键”。山东省政协将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一战略持续跟进,精准发力,助推山东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现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贡献政协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