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守边固边必须兴边富边——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赴广西“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建设”专题调研侧记

2019-06-1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让边民有稳定收入,过上美好生活,是守边固边的重要条件。5月25日至29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建设”调研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东兴市、防城区和百色靖西市等地,走访边境口岸,深入边境村寨,走村入户,问计于民,了解边民安居守边、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问题,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直面问题,为边境留住守边人

在东兴市,被老一辈边民爱国情怀感动的同时,调研组也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边境地区需要有人守边固边,但地理位置偏僻,山多地少,发展机遇有限又留不住人。边境地区虽然有边贸优势,但落地加工产业相对落后,发展红利难以直接惠及广大边民。边民为了维持生计,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百色市委常委、靖西市委书记钟恒钦在与调研组座谈时说:“我们一方面期待孩子们能够走出深山,一方面又需要有人来守边固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也在思考。”

钟恒钦建议,加大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支持教育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带动群众早日脱贫,切实增强边民守边固土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加大对边境产业园区、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采取多重政策措施,引导群众逐步向边境聚集。

发展边境,让边民过上好日子

百色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属于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区,是“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山旮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28人。近年来,逢鸡村“石头缝里种水果”,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3650亩,人均种植面积2.25亩,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已有6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水果脱贫。

逢鸡村百鸡屯村民陆朝彰曾在广东打工,2016年返乡种植水果,目前种了20多亩,水果收入加上农闲时节跑跑运输,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最近刚买了一辆12万元的小汽车。“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有稳定收入,外出务工的人其实都愿意回来。”陆朝彰说。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如果边民没有稳定收入,留不住人,守边固边就成为一句空话。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发展边境,让边民过上好日子。

调研组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边境地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特色边贸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边民过上现代化生活,才能真正引导边民安心守边固边、支持守边固边。

发挥优势,推动产业兴盛边疆繁荣

在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调研组来到京族独弦琴传习示范户苏春发家。他4个孙女共同演奏的一曲京族民歌《摘荷花》赢得听众满堂喝彩。

作为京族的文化标志之一,独弦琴仅凭一根弦就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春发放弃了收入可观的边贸生意,全身心投入到独弦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中。“与有钱人相比,我是文化的富翁。”苏春发自豪地说。

作为京族群众发展文化旅游的“药引”,独弦琴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独弦琴艺术的传承并不乐观。

调研组认为,一个掌握独弦琴艺术的京族民间艺人就是一个京族民族文化的博物馆,一旦这些民间艺人老去、去世,就失去一个民族文化博物馆。

“旅游做起来了,边民富裕了,守边固边自然就没问题了。”苏春发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京族民族文化的投入及支持力度,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老百姓的呼声就是调研组的关注点。调研组委员表示,将把基层的呼声反映上去,对促进边境产业发展、解决好边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向党和政府提出可行建议,为建设繁荣稳定和谐边境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