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风采

实现老区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郑鈜

2019-06-0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川陕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地理、自然、历史等因素,老区在发展的滞后中徘徊已久。

四川东北部的广元、巴中、达州等地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和主要区域。如何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确保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近日,记者采访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时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您和您所在的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郑鈜:川陕革命老区整体贫困、连片贫困、深度贫困特征十分明显,国务院也通过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我认为川陕革命老区要走出贫困,首先应深刻领会连片扶贫开发的政策要义,全面、统筹、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其次,应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抓手,注重经济扶贫,依靠智力支持,强化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让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快速变现。

长期以来,我所在的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一直在关注着达州、广元等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的贫困群众。自2015年起,我们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口联系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主要领导多次率队赴村调研走访、听群众意见、发现问题,派驻了优秀党员驻村帮扶,联系社会各界向该村捐赠总值130余万元的资金、设备,并资助20名优秀贫困学生。如今,该村已顺利脱贫摘帽。此外,我们还发挥侨海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争取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深圳市委会及爱心致公党员为广元市苍溪县教师、学生捐赠御寒冬衣、电脑、毛毯等,以实际行动助力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就我个人来说,早在2013年四川省两会期间,我就撰写了《关于加大连片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我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议》,作为致公党四川省委会的集体提案。2015年,我再次提交了《加快推动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提交了《关于推进信息素养扶贫的提案》,建议提升贫困地区图书馆信息素养服务精准性。从这几份提案也能看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这几年,老区的贫困特征正逐渐从面缩小至点,我们的关注点也从物质上往精神上转变。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关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郑鈜:总书记短短数语,切中要害,点到了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穴位”上。在这几年的扶贫实践中,我感觉,老区苏区不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缺战天斗地的干劲,最缺的是经济发展的思路。老区苏区贫在了思想解放不够上,困在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上。

因此,我认为,首先应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摒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必然对立的单向度思维,在老区发展道路选择上,找什么样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路子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就是要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效益。把生态保护作为前提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考量范围,就必须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效益统一。只有从传统资源性开发和过度利用的传统工业发展方式中跳出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其次,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合性建设,应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部、融合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找到一条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新道路。当前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就提供了明显的机遇。例如,更加体现出信息化、先进技术特征的产业发展项目,包括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以及农旅文融合等一些项目,就可以成为老区扶贫连片开发的重点。

最后,应注重产业基础、政策优惠和市场绩效的叠加效应。尤其是对于连片开发地区,必须运用好整体性优势,通过有序分工、资源聚合、牵连带动等实现能量倍增,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移植到连片扶贫开发中。

记者:下一步,您自己准备在哪些方面就加快老区振兴发展进行履职?

郑鈜:我学的是经济,下一步,我将利用所学,继续深入认识和挖掘连片扶贫地区资源,探索新经济发展可以与之结合的地方,尤其是连片扶贫地区的农业、科技、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搭建民主党派参与连片扶贫的平台,通过致公党省委会和专委会等广泛联系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通过智力支持和产业引入推动连片扶贫地区加快发展,并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和专家学者的身份积极建言,通过提案、社情民意、意见建议等方式推动政策科学惠及连片扶贫地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