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大运河保护迎来最好时期,政协委员功不可没”

2019-05-2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在5月24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谁来为大运河文化遗产摸底数?

他认为当前底数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遗迹遗物底数不清、文献档案资料底数不清。

而这两个“底数不清”直接导致对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不够,进而造成“运河文物展品和文创产品匮乏,展览内容单调重复、缺少吸引力。”

首先回应的是部委的负责同志。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下一步会考虑对大运河整个沿线文物数据的收集、整理。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也表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调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积极性。

委员和专家学者也纷纷支招。

杜卫常委表示,“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等可以参与这项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说,“水科院一批专家学者,也有非常丰富的资料。”还有的委员建议摸底工作由国家图书馆牵头。

协商氛围很浓烈。

诚如委员们在会上所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正迎来最好时期。”

这里有历届政协委员一直以来的努力。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开启大运河申遗路。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至今,每年全国政协都组织相关调研,关注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沿线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能够保存下来,政协委员们功不可没,这既需要境界、眼光还需要勇气和坚持。与会人员纷纷向这些先行者、呼吁者、保护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届接着一届干。委员们表示,还要为大运河千秋工程继续用心用情用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