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不只是我自己,走出会场眼角还是湿的,我听到身边走过的好几位委员,他们也和我一样,沉浸在凌委员发言所带给自己的感动中。”
“这是我听过多场大会发言中,第一个在委员刚说发言标题时,现场委员就自发地为她鼓掌的。紧接着,她说的差不多每一个段落,都有掌声。”
“凌委员发言的每字每句,都是有温度的,她是用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心路变化,以及厚实的学识基础,在说话,大会发言就要像她这么去讲!”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三场委员大会发言。来自台联界别的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沉静地走向发言台,她是这场大会发言15位发言者中,最后一个走向主席台的。她发言的题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热切期待两岸统一到来》。
“大家鼓掌,不是因为我个人讲得好,而是因为我所讲的内容——两岸统一,是在场的2000余名委员乃至近14亿人民的心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从这场大会发言大家给我的积极反馈中,我感受到支持祖国统一强大的民气!”凌友诗说。
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外,难抑激动心情,握着凌友诗的手,“友诗,你知道吗?听你的发言,我从头哭到尾!”11日晚,回到住地,坐在记者面前的凌友诗,一如几个小时前,站在大会堂发言台前的她,沉静、理性。
1400字的大会发言体量,从哪几个方向和纬度,来对两岸和平统一实践作出建言?“当时我对自己这篇发言的基本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责无旁贷需要给一个积极的回应,并且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格局中来看两岸问题。”
“中国近现代的战乱、革命、分裂、分歧,实则都离不开1840年。1840年最为深远的影响,是打破我们几千年来民族内在的秩序与和谐。从此中国人走上一条艰苦摸索的漫长道路,甚至我们用磨折自己的方式来寻求民族的浴火重生。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起伏跌宕存着无限的悲悯与理解,觉得无论个人有什么见解与得失,没有比国家的生存自主和团结统一更重要的了。”
凌友诗的父亲是国民党海军战舰的副舰长。在台湾眷村中长大,从小在台湾接受的是“不完整的中国史”教育的凌友诗,对这段历史的悲悯之心,戳中了多位委员的泪点。
“我这几年看到台湾、香港的选举,读到内地的伤痕文学,感到近现代中国人受了好多的委屈。在香港大学读完政治哲学专业的博士,我深感如果这些伤痕不弥平,这个社会永远不可能团结。我发现,中国人近世的悲情多来自战乱,而我们为什么如此动荡呢?于是我发现了1840。1840打破我们几千年来民族内在的秩序与和谐,中国人要探寻一条救亡图存、浴火重生的道路。了解到这一切的根源来自外侮,就知道比起国家的生存自主和团结统一,个人或一家的得失委屈实在算不得什么。我认为自己从跳出台湾狭小格局,到认同祖国,到化解历史伤痕的这条心路历程,是可以复制的,特别是广大的台湾青年。”
这几天在小组讨论发言中,凌友诗反复在提及的,是向来大陆交流的台湾青年补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这一课。
“历史所记录的是天下之事,是一个‘大我’的命运,这令人不能不用最端正的心情看待之,并且对国家、民族与人群由衷生出一种使命来。一个读书用世的知识分子,在心灵深处,有历史永不断灭的回声。”
说到这,凌友诗眼眶湿了,她露出了沉静理性外在表现背后,那个内心深处的“她”。
周公、孔子与钱穆,是凌友诗心底最敬佩的3个人。“他们除了本身有德外,还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绝续存亡,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建立与承传有重大贡献。”
也是在2014年初,凌友诗才读到钱穆先生晚年授课时的一句话,让她大哭不能自已。“据说这是钱先生在讲完人生最后一堂课上说的。他说,其实我授课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而是要招义勇兵,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牺牲要为中国文化献身!我看完这句话,对着书本,隔空向钱穆报道,‘钱先生:凌友诗,到!’”
对凌友诗这篇大会发言的感受,有委员提到“这是一篇有个体温度和学理深度的发言”。对此,凌友诗说,她把自己定位于中国传统的士君子,致力于学术,但也经世致用,关心民瘼,“常怀忧患,惕励黾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