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以改革成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全国政协“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8-09-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相统一,坚持稳中求进,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在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近年来,有关部门在破除以药补医、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要看到,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性、联动性有待增强,政府投入责任尚未全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价格补偿还不到位,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9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交流。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主题发言

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认真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深化医改重点难点积极议政建言的重要举措。会前,农工党中央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赴北京、陕西、贵州、内蒙古、青海开展专题调研,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座谈交流。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9月,全国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取消实行60余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调整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重点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来创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实行药品分类和集中采购,开展药品价格谈判和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实行“两票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着力推行病种付费。积极探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调研组认为,下列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相关认识有待提高,整体举措有待加强。二是政府补助渠道有待拓宽,财政补偿结构有待优化。三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总体未到位,动态调整机制普遍没有建立。四是相关综合改革进展缓慢,新机制综合支撑乏力。五是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综上,建议下一步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大局意识,把握好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基本方向。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财政投入、政策规划、加强监管等办医管医职责,建立三医联动机制。

二、当前重点做好政府财政投入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两项重点工作。在财政投入方面,一是拓宽补助渠道,重点关注建设性债务化解和医院养老保险费缴纳。二是优化财政补偿结构,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尽快建立动态价格调整机制。

三、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重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制定医保支付与服务价格调整相衔接的改革措施。二是深化药品耗材供给制度改革,实施好相关政策工具。三是扩大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两个允许”上积累探索经验。四是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使绩效考评坚持公益性,并与投入保障有机衔接。

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更好服务于全面深化医改和国家战略需求。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要有效衔接和保障分级诊疗制度,体现中医药优势特色,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以及推动医养结合的方向转移与聚集。向有利于支撑专科与全科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临床研究、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支撑健康扶贫等方向做出努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发言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医卫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

同时,也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关键是正视问题,厘清下一步改革思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谈三点建议:

一、更加注重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医疗、医保、医药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三驾马车,要坚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等改革。这次机构改革成立医保局,并赋予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职责,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良机。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和叠加效应。

二、把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据卫生健康委调查,取消药品加成后,还有50%的医院价格补偿不到位,36%的医院财政补偿不到位,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差异较大。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地方政府调整价格,落实政府投入,兑现承诺,确保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步子迈稳、迈扎实。

二是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着眼于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把重点放在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上来,逐步实现价格反映价值的改革目标。要统筹安排价格项目调整的顺序、幅度和频次,逐步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价格。同时,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这项改革任务,要坚持小步快走不停步。

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规模总量已经不小且每年还在增长,关键是优化结构,既补需方,也补供方。当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对供方的直接投入力度,帮助公立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用投入换机制。

三、切实推动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推动各地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把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守住医疗质量底线,守住医德医风底线。医疗卫生健康战线要以高质量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咸泽: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 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和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着力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医院加强管理,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三是推进药品领域改革,推行药品价格谈判、集中采购等政策,降低药品价格和占比;四是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会诊等。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尚未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体现不充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也相对滞后,基层卫生专业人员人才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才匮乏;三医联动推进改革的合力尚未形成,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建议:

一、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一方面,政府要承担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组织管理职责,切实履行好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的办医责任;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办《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自主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同时,医院也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二、加强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基层医疗机构研究制定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激励性人事政策。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提高全科医生待遇,鼓励专科医生经过培训转岗为全科医生。

三、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反贫问题。加强深度贫困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着力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

四、加强基层医院党的建设,以党建促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医院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医院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方向,达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的。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曲凤宏:落实政府责任 改革服务价格 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取消药品加成。总体看,本轮破除以药补医改革中财政补偿是到位的,但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以及公立医院长期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到位。一些地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仅停留在就加成补加成,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调整项目少、范围小、幅度低。

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平衡。一些地方按病种付费覆盖的病种和病例不足,医保杠杆作用发挥不够。还存在有些药品、耗材价格仍然虚高。过度检查、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及隐性回扣等问题。

三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6项投入未完全到位,部分医院负债率仍然较高。财政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经费、重点学科发展、公共服务任务及政策性亏损等6项补助资金与要求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一、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北京设立医事服务费,较好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同时应深化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收费、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和数量,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二、统筹三医联动,强化医保在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由新组建的国家医保局牵头,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及社会化药房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强化医保对各类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三、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化解好历史性债务。中央财政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给予差异化补偿,地方财政对本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落实政府6项投入责任,同时就公立医院历史性债务化解出台专门政策,使公立医院在改革中“轻装上阵”。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完善科学补偿机制 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

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按照制度设计,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相应由调价、财政和医院消化等渠道来解决。改革一年来,效果是明显的,但补偿不到位,没有有效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腾空间看,调价时的经费测算“先天不足”。二是从调结构看,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过少或过多。在经费测算空间基数确定的情况下,出于控物价的考虑,调价项目过少肯定是补不到位,而调价项目过多,对儿童、肿瘤等药占比较高的专科医院甚至服务能力较弱的综合性医院,会造成调价政策性亏损。三是从保衔接看,政府补偿不到位。

围绕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四点建议:

一、国家层面组织开展基于三医联动改革的综合调价测算平台。随时可以精确计算医保资金的支出,动态反映CPI指数,及时了解老百姓就医负担情况,准确评估医院运行情况,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测算的科学性,指导和推动各地科学、客观、合理地开展调价工作。

二、建立动态调价机制。推动各地尽快将取消药品加成、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途径腾出的空间,小步快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建立省市县乡联调联控机制,对实在难以补偿到位的肿瘤专科医院允许实行灵活的一院一策。

三、抓好医院控费工作。加快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在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结果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

四、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有效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根据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各级财政应该补助的比例,建立分类考核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计委原党委书记方来英:完善评价机制 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在理论上首先是解决医院管理者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实践上,就是立规矩,建标准,抓考核。规矩、标准、考核的对象不仅仅体现在医院,也要体现在政府部门自身上。为此,建议:

一、逐级建立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以行政隶属为主,属地管理为辅的绩效考评体系,明确医院社会效益、技术发展和国有资产变化要求,将现代管理制度的治理机制具体化,实现工作目标可考核,管理团队有奖惩。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参加,制定国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大纲,要求各地开展试点,用三年时间,完善制度,推广全国。

二、国家建立地区卫生绩效发展评价制度。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必须向医院管理者明确政府义务,如财政拨款、编制管理、薪酬控制、基建投入、医保政策等。政府部门应带头落实文件要求。建议建立国家地区卫生绩效考核制度和发展评价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政绩评价体系中。

三、建立医疗保障体系考评制度。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步,要建立以居民健康为核心的医疗保障体系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原局长高永文:医疗改革 专业为本

基于我在香港工作的经验,和对内地医疗改革方向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循证医疗的原则下建立跨医疗机构的诊治标准。在放开医生多点执业和鼓励社会办医的形势下,会有越来越多临床自主性的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院出现,诊治标准的一致性和循证医疗的原则将较难维持。由于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放开民营医院收费限制,公立医院因资源有限,提供服务的态度会倾向保守。建议考虑由相关专科专家制定全国性或者地域性的诊治标准,确保医疗服务水平和可及性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二、建立现代化药剂师专业团队。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体制下,药剂专业在很多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它确保科学管理整个药品采购、物流控制、药品处方分发以至施用流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此外,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和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的直接利益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香港,所有非专利药品统一由医院管理局总药剂师按照药品生产单位的GMP认证,药品的质量控制、生物药效一致性和成本效益,集体招标采购。高价药和专利药,则由医管局药品委员会中的资深药剂师评估团队作出建议,参考国际权威文献,决定药品选用与否,设立处方限制,对经济有困难的病人作出财政支援等,这些做法值得参考。

三、加强医护专业精神建设,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维护公立医疗的公益性前提下,防止部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措施可能产生的后果,防范过度提供服务、非必需服务。也要避免不同科室之间的矛盾。在保证医务人员公平、合理薪酬待遇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专业服务精神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社会形象,让医护人员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荣。

另外,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有时也会因为医疗设施的多元化和流程的复杂化而产生新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体系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病人安全就医。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辽宁省主委,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杨关林:加快医联体建设 推动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工作发展

新医改10年来,城乡居民医改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就辽宁数据而言,具体体现在“六降一升”:药品价格下降;检查检验项目价格下降;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下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下降;个人卫生支出占总的比例下降;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或者巩固,离不开医联体建设这个因素。但在医联体建设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医联体建设中公立大医院的龙头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大医院与基层医院有效的分工协作尚未建立。三是医联体对医养结合的支撑不够。对此,建议:

一、实现医联体管理体制新突破,完成人、财、物的一体化深度融合。医联体内实现收入和分配的统一内部核算。

二、形成医联体运行新机制,推动分级诊疗深化发展。运行机制要统筹考虑疾病控制、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大健康职能的分类岗位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原则。

三、实行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应对老龄化严峻挑战。以医联体为支撑,促进医疗服务与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有机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西省主委,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合理动态调整服务价格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是价格动态调整的第一原则,但还应与按病种规范临床路径、控制过度诊疗行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持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据了解,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行为,造成一些患者不该做的检查做了,不该做的治疗做了。为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建议医保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发挥医保作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止过度诊疗行为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饶克勤: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也是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公立医院公益性有所减弱,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政府直接投入较低。政策落实不到位,医院靠自我创新运营,难免出现趋利行为、偏离公益性目标;二是激励机制不合理,劳务价格过低,按项目、按药品加成收费,医生收入与处方、检查单挂钩,容易产生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三是资源配置过度集中在三级医院,基层人才缺乏,患者涌向城市大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在探索中取得明显进展,把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文件,三明、北京等多地改革实践,证明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恰当。

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改革政策。全国取消药品加成以后,医院药品占比明显下降,但相应的服务价格调整、政府投入、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还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建议各级政府加强三医联动,政策配套,加快现代医院制度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主委王正荣:加大对专科医院投入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传染病等专科医院承担了大量公共卫生职能,服务单一,费用低,取消药品加成之后,绝大多数医院运行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长期严重不足。专科医院建设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地方政府很少给予专项支付,一些基本补偿都没有到位。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从事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职称低,水平有限,收入也低。许多专业人员不愿意到这些医院去。三是服务能力不强。除一些知名专科医院外,绝大部分专科医院服务能力弱,老百姓不愿意就诊。为此,建议:

一、对专科医院实行差别化财政政策。各级政府应落实办医责任,对专科医院实行“一院一策”,切实提升专科医院软硬件设施。同时,中央财政应对西部和贫困地区专科医院实行财政直补政策,杜绝财政补助不到位问题。

二、加强专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对专科医院实行高水平人事编制管理,制定专科医院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重点加强临床专科人才培养,补齐耳科、精神科等专科人才短板,支持专科医院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切实提高专科医院服务能力。编制专科医院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网络专科医院培训。

四、允许专科医院自行调整营收结构。本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专科医院要有调高专业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度安排。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兼介入中心主任凌锋:借雄安发展,创新出好的医疗模式

好的医疗模式,就是患者满意,百姓放心,看病不难,看病不贵。就此建议:

一、建立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医疗服务是救死扶伤,不是盈利挣钱,应该在公立医院禁止把收入作为医生绩效考核的指标。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服务”。首先要以人为本,其次能一体化服务。医生应该围着病人转。一体化的目标是能在最短距离内,将医疗资源配置到病人身边,让病人随时随处都能得到适合他病情的治疗和关怀。今天的技术条件已经完全成熟,需要有医疗智能运营平台来帮助患者完成分诊、预约、结算、支付等与病情无关的就医程序。

三、建议在雄安新区探索建立好的医疗模式。雄安是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城,如果在雄安只简单复制过去的经验,就会错失一次历史机遇。希望在雄安新区出现这样的就医模式:改步入式为预约式;改有围墙的医院为大医隐于市;改有病现求医为无病常防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改急诊发病叫救护车为一键式医生到位;改优质医疗资源的平均使用为医疗按需服务的分级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医生围着病人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做好中医药服务 巩固医改成果

巩固医改成果,做好中医药服务是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医药存在的问题有:优势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中医院的门诊量明显下降等。

做好相关工作,一要利用好中医特殊医疗形式防治慢病。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很多,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增生性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炎症等。二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目前在中医院住院的患者以康复者居多。三要利用中医药的协同效应,对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降低病死率,减轻经济负担。四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最重要就是要以防为主,通过养生保健,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晚得病、缓得病、不得大病。五要利用好中医院保留中药饮片加成政策,突出中医优势、研发中医特色制剂,利用饮片做成各种相关制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巩固医改成效。

此外,中医药不需要昂贵医疗设备的投入就可以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院必须加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医院章程,利用好医改政策,完善运营机制,这对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强化医防融合 增进群众健康

我在疾控中心长期工作实践中感到,疾控中心与公立医院在疾病防治方面衔接不畅,医防结合还有很大空间。由于经费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医疗机构给疾控中心提供疾病监测数据的主动性不高。对此,建议在这一轮公立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把建立医防融合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并加大对各省推进情况的督导和指导;建立政府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监测指令性任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切实推进医防结合。

部委情况介绍及现场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务院每年都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政协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建言献策,一些已转化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政策。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开展综合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国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改革成效日益显现:运行机制更加优化,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提高。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利益调整,仍存在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不到位,薪酬未能体现行业特点,药品耗材价格仍然虚高等问题。

下一步,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到底。一是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成果。督促各地不折不扣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兑现改革政策。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各地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补偿机制。二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调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强化医保资金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三是加大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力度。继续落实好“两个允许”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四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推动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上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转向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效率;在结余使用上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待遇。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是民生领域出台的第一个划分方案,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四方面来划分。在划分过程中,一是强化了中央的责任,二是完善了分担的办法,三是推进了项目的整合。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我认为有三方面工作要抓:

一、落实中央的权责。这次改革把具有全国性、跨区域的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上划到中央财政事权。同时,在分担比例方面,继续坚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在此前提下,适当提高了中央财政对部分东部地区的补助比例。中央财政要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对应当由中央承担的部分,足额安排预算资金,切实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压实地方的责任。首先,对改革方案的内容要统一思想,做好解读工作。与此同时,督促地方政府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切实落实投入责任,真正把卫生健康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责任方面存在的缺口和困难,督促上级政府加大转移支付予以弥补。同时,中央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倾斜的力度。

三、加强绩效考核。全面贯彻落实监督评价机制,首先要加强绩效考核,强化“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理念。另外要对方案的实施进行专项督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结果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会后,我们将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尽管已经取消了药品加成收入,但是也应当看到,药品和耗材在医疗费用当中的占比还比较高。虚高的药价和耗材,既是改革的一个难点,但也是改革的突破口。

在目前财政补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要降低耗材使用比例、降低药价,同时增加医疗人员服务性收入,医保机构需要发挥好医保支付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药品和耗材合理使用,促进医疗机构和从业医生规范其自身行为。

按照医保局的主要职责,下一步将发挥好政策引导和监督作用,组织制定城乡统一的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制定相关收费政策,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同时,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也支持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

1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国家药监局依职责对公立医院使用环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委员们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关注,是对公众健康的关注,也包含了对药品监管工作的关注。

为加强药品监管,国家药监局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评审批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创新和临床急需产品的审批,开展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上市后药品的监管,特别是对高风险产品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最近,国家药监局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加强和改进中药监管工作,同时加大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衔接。

中医药的全链条涉及从种养殖环节到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使用,需要各部委的联动。在贯彻中医药法的过程中,国家药监局认真履职,对仅运用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备案管理,对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上市许可实施简化审批,免报药效学试验及临床试验资料。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为弘扬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双周列席委员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

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主题贴近民生,前期调研务实高效。就如何巩固医改成果,完善公立医院运行的新机制,委员及部委领导进行了充分讨论。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没有最优模式去照搬,但经过充分调研后的顶层设计一定可以使医改少走弯路。为弥补儿科资源的短缺,我呼吁为占人口近1/5的儿童配置合理的医疗资源。作为一线工作者,我对医改的未来充满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治疗部主任杨宇飞: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因此才需要走出一条创造性的中国医疗改革之路,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面对,不仅“三医联动”,而且要“三体互动”。真正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不仅需要医药分开,还要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基本医疗下沉,疑难杂症上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患者是人民,医务工作者同样是人民,医疗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让医学工作者更受尊重,一流人才才会踊跃投身医学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中医部主任张洪春: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各个方面,破除以药补医,仅是开展医改工作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运行新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使人民群众满意,二要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三要与国家财政收入现状同步。目前医改存在的问题是相对明确的,关键是各部门要积极推进,做好本职工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形成合力,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厦门市主委,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

取消药品加成后,要确保政府责任到位,同步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财政投入补偿改革,逐步提高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助比例,保障医院公益性。要通过支付方式和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综合改革,调动医院和医生控制费用、改善服务的内生动力,实现“破旧”和“立新”有效衔接。建议尽快建立完善“三医联动”新机制,推动医保参与公立医院各项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顾建文:

目前,我国医改已取得好的经验,与此同时公立医院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改革后一些医院财政状况不佳,补偿机制不到位,医务人员技术价值体现不够等。因此,建立以医生诊疗技术为价值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势在必行。建议:一是培养高素质、优秀医德医风的医务人员队伍是医改核心;二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医改主力军地位;三是“三医联动”是医改必走之路;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机制。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