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研讨会

积极发挥县级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湖北省孝感市政协

2018-09-19来源:中国政协网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县级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线参谋部”,是找到基层群众“最大公约数”的重要载体和理想平台,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大有可为。

一、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社会治理各项事务大部分在基层。县一级是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治理层级,处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线位置。当前,在基层出现了统战对象数量大、成分新、结构杂的情况。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越来越需要县级政协广泛的协商、参与、合作与监督。与省、市一级政协相比,县级政协具有地域特色明显、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同基层群众接触广泛、开展活动灵活多样、更多地参与中心等优势;相对县级党政主职,县级政协领导班子长期在当地工作,具有情况熟、人脉广、经验足、政治威望高、位置相对超脱的先天优势。从近几年孝感各地探索看,县级政协注重发挥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制度优势、功能优势,展现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一是以基层协商促进基层民主善治。基层协商与社会治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各地普遍在各类例会协商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双月或季度为周期的定期协商品牌,选取建设华中纸都、李白银杏文化、高铁新区建设、水稻保险执行落实情况、涉法涉诉信访、实施雪亮工程等专题,广泛开展协商。有的通过邀请群众旁听政协大会,达到开门议政的成效。有的开展“议社情、话民生、谋发展”主题协商、征集“百字金点子”等活动,请各界岗位精英、专业能手“会诊协商”,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是以延伸平台畅通各方利益诉求。孝感市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委员进社区、进园区、进农村活动,将全市1746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全员编组参与,把协商民主触角延伸到社区、深入到农村、渗透到园区,实现倾心服务大局与真情服务群众的有效结合。通过设立乡镇(街道)战线政协委员工作室、委员活动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有话跟委员说”等平台,畅通政协委员与群众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渠道。孝南区采取委员网上访谈与网下主席约谈互动;应城市将委员活动组设到武汉市汉正街,拓宽了流动委员履职平台;云梦县开展“一联十、十联百”的链条式联系,一名政协常委联系十名委员、十名委员联系一百名群众,搭建了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平台。

三是以界别活动扩大社会治理影响。政协界别是政协最鲜明的特色和最突出的优势。政协界别特色与基层社会治理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目标理念高度契合,能够从自身有优势且能有所作为的强项上下功夫。有的地方组织教育界委员围绕解决边远农村地区教师住房难、吃饭难、洗澡难“三难”问题开展咨政建言,为决策机关提供高层次、跨学科、多方面的咨询论证。有的地方探索推进组织化、项目化、网络化界别监督,及时跟进监督重大工程、重点工作和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使界别监督走出会场、走向社会、走入群众。有的到乡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用工信息“四下乡”活动以及扶助特困生、特困户、孤寡老人和下岗职工“四扶助”活动,发挥了界别的示范引导与辐射带动作用。各地突出界别优势,征编《应城史话》《黄香文化大观》《名人与大悟》《安陆方言》等文史专辑,开展读史讲史用史活动,对内树立文化自信,对外凝聚发展正能量。

四是以基层委员主体投身社会治理。政协委员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如,汉川、云梦在企业建立若干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观测点,组织委员观测企业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监督规范执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孝南组织政协委员担任村社组织换届“选举观察员”,在选举换届的复杂村、干部难选村、遗留问题多的村开展协商活动,参与基层民主议事会、民主听证会。各地还围绕脱贫攻坚、水污染防治、“一感两度两率”等开展派驻委员特约监督、不打招呼暗访、视察性监督和委员评议,成为掌握社情动态的“神经末梢”。由于充分考虑委员专业精、业务熟、关系近的优势,从而能够让委员更好地与群众无缝对接,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实践证明,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延伸人民政协协商的触角,也提升了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也为开展基层政协统战工作注入了活力。但是,部分基层政协组织和委员对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认识还不够深刻,有的还存在着“想尽职怕越位”、“想主动怕错位”、“想帮忙怕添乱”的思想;有的把县级政协弱化为县级党委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出现“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现象;参与社会治理与政协履职“两张皮”,结合不够紧密;县级政协因民主党派较少,形成界别既无相应组织机构、又无规范统一的工作制度,政协界别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研究政协抓统战工作的平台载体不够多;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二、关于发挥县级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思考与建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集统战理念、组织、机制于一身,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1、担当政协国家治理职能使命。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某种意义上赋予人民政协新职能。《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乡镇“要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反映情况和建议的‘直通车’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符合县乡政协实际的社会治理工作办法,明确县乡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重要措施,坚持政协履职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相促进;紧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国家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2、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往基层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要探索基层协商,弥补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把影响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与矛盾化解在基层。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的部署,加强基层资源整合、功能对接、优势互补,做实乡镇政协委员联络机构,探索“一村或多村(社区)一委员”、乡镇政协信息直报点等模式,建设“网上政协”、“掌上政协”,展开政协委员“进社区、进园区、进农村”等政协群众工作,开展委员多形式的基层社会服务,真真切切的为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3、调整和优化政协界别机制。政协的界别设置是众多社会主体实现沟通和表达的重要载体。抓住政协机构改革契机,延伸政协界别触角,根据当前新形势的变化合理调整界别构成,适当调整各种利益群体在政协中的结构,最大限度地把新兴社会力量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吸纳到政协中来。比如,可适应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吸纳有志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代表人士到政协中来。建立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活动组、政协法律顾问组制度,探索对界别协商、界别提案、界别信息、界别调研等进行量化考核,提升政协界别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界别对其所代表社会阶层的反映度,以规范的方式表达本阶层的愿望和诉求。

4、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提高委员素质,优化委员结构。一是完善委员推荐提名工作机制,优化委员构成,适时对政协界别设置进行顶层设计。二是研究制定委员管理的指导性意见,规范委员履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委员考评考核、述职、辞职退出等制度,同时对“委员作业”做得好的进行表彰。三是加强履职培训,进一步强化政协统战职能,特别是增强委员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依法参与助推基层协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县级政协机关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可适当增加基层政协行政编制,设立县级政协研究室(或调研室)和信息中心,提高县级政协调查研究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