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研讨会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河南省漯河市政协

2018-09-19来源:中国政协网
A-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政协工作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面,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高站位新视角,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特点

一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光明前景,同时,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更加激烈,意识形态建设形势更加严峻。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但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突出表现在经济金融领域存在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污染防治的压力仍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新时代人民政协主要任务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但目前推进的广度、深度都不够,人民政协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协工作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

二、坚持高境界大格局,明确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一是在扩大中国国际影响上要“给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优势,聚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强化责任担当,展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政治智慧和国际影响力。二是在广泛凝聚共识上要“聚力”。坚持和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其界别和智力优势,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善于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上来,为实现中国梦汇集强大正能量。积极做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三是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上要“助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事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事要事好事协商好、协商透、协商成。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助力党委政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短板”变长、“长板”更优。四是在推动协商民主发展上要“发力”。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丰富协商形式、增强协商实效。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网络议政、民意调查、社情民意反映等形式,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体现到党政决策中去,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政协各项工作中。

三、坚持真改革善创新,展现新时代政协履职的新气象

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握好“变”与“不变”的问题,对光荣的传统、优良的作风和成功的做法、成熟的制度要继续坚持,对政协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敢于改革、大胆创新,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同心”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政协各项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协组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中,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构建政治共同体。围绕“以党建高质量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要求,切实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强化政协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机制在政协全面落实。二是继承优良传统,打造“务实”政协。传承人民政协求真务实的基因,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上,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调查研究作为协商议政的基础,改进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组织引导广大委员把前期调研做深、做细、做实,提出符合政策、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三是注重与时俱进,打造“创新”政协。科学谋划新时代协商民主发展,创新履职方式方法,致力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积极实践专项监督、民主评议、委派特邀监督小组等民主监督形式,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配合。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协”模式,不断丰富政协委员履职平台,组织开展关注民生、助力公益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政协“智库”建设,探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使用,提高建言质量。四是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活力”政协。以推行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强化激励引导为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政协委员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激发政协委员队伍活力。关注政协组织中年轻干部成长,注重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激发创新进取活力。研究实施政协工作协同创新计划,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大胆实践创新,合力构建人民政协工作新体系,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