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稳稳托举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2018-09-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一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都面临着一大痛点:大医院大包大揽疲惫不堪,各级医疗机构单打独斗各为孤岛。在9月14日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这一点被再次提及。

在与会委员和专家看来,解决医疗服务体系“头重脚轻”和“碎片化”之痛,就要着力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通阻碍机构协作、资源整合的多重壁垒,提升整体质量和效率。

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的不仅是坚定明确的信念,更是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的改革方式和手段。

“要让医生围绕患者转,而不是让患者追着医生跑。”凌锋委员谈的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医疗服务供给侧的优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解决新矛盾就是要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和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期待。

但现状是健康服务和供给和需求尚未良好对接。一个有效运转的组织必定不是一个超载的机构,会上不少委员都提到,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公立大医院应不再成为患者的首诊地和唯一选项。满足这一点,需要的是面面俱到的复杂衔接。

这一点,委员们也从优化体系的方方面面展开来讲。

“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保支付改革进展不平衡,按病种付费覆盖的病种和病例数总体上还是少的,医保的杠杆作用应该有效进一步发挥。”“要有一个像通信服务智能运营平台这样的医疗智能运营平台来帮助患者完成分诊、预约、结算、支付等与病情无关的就医程序。”……

无论是理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的机制,还是优化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的设计,目标都是一致的——要让医联体内部医疗卫生机构结成管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让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充分流动、集约使用、惠及各方。

改革依然在关键期,骨头越来越硬,前路难免复杂。委员们的建议,正是群众的呼声:我们需要更多的“探路者”,直面挑战、全力以赴,稳稳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