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为什么他们不愿让后代“子承父业”?——委员和部委负责人共议提高劳模工匠待遇

2018-09-0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劳模工匠的待遇怎么样?这是8月31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和相关部委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然而,现实的答案很无情: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双低”,正造成劳模和工匠式的产业工人流失。“我们产业工人中的劳模几乎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产业工人。”丁小岗委员的话,道出了他们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的苦衷。

“青年人对一线技能岗位大都没有兴趣,劳模这个称呼对他们而言渐行渐远,因为当了劳模,社会地位也高不到哪儿去。”会上,黄绮委员举了几个数据来证明劳模工匠“后继乏人”:上海市对劳模当中的低收入人群发放帮扶补助,2017年帮扶数达到2991人,约占上海省市级劳模比例的1/5。2017年底,上海省市级在册劳模1万多人,退休劳模占比高达71.6%,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黄绮呼吁提高劳模社会地位,把劳模放到党管人才的总盘子中去统筹考虑,并针对老年劳模看病难问题出台专门政策,开通就诊绿色通道。

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李龙熙常委对产业工人工资偏低有深切感受。“在工业强国德国,同等学历下,技术工人比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工资都要高,特殊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工资已经超过大学教授。”李龙熙说,目前党中央已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相关文件,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地,使高技能工人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

在丁小岗看来,劳模工匠地位变化,与近年来企业组织方式、生产力结构和工人队伍的变化有关。他认为,企业去实体化、用工去雇佣化和报酬去工资化渐成趋势,这集中表现在产业工人组织化程度降低,阶层分化和诉求多元,难以形成合力,也缺乏对主人翁地位的认同和自豪感。丁小岗说:“我们评选劳模大量来自体制内,一定要抓住体制外的大多数。”他建议在评选上加大物质激励的力度,提高劳模工匠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给予他们“光荣”与“体面”。

在互动时,相关部委负责人对提高劳模工匠待遇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如果当劳模工匠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谁来当?这是一个指挥棒。”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玉赋表示,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待遇都不可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说,当前的关键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今年4月在系统内下发了贯彻该意见的文件,今年还将会同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把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