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会议新闻

聚焦“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别忘了农村这一主战场

2018-08-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千万别忘了农村这一主战场,千万别忘记农业面源这一重要污染源的防治,千万别忘了农民朋友对蓝天碧水净土的殷切期盼。”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第二专题的小组讨论,围绕“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议题,委员们讨论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集中指向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再加上近年来出现的秸秆和地膜污染,共同构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诱因。“中国土地上的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并且年复一年形成循环叠加,部分土地已经到了无法耕种的程度。”刘卓明常委说着说着显出些许激动,他说,我们设置的保护红线要“宁高勿低”,红线不红等于虚设,红线不高等于放水,当前18亿亩的土地红线不仅要在数量上守住,更要在质量上守住。

张震宇常委来自农业大省河南,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更切身的认识。“多年来由于稳定粮食生产的需要,老百姓一直在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以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劳动强度。”张震宇表示,生产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为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农村小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格局还没有根本性转变,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还存在技术短板,有的技术成本高收效低,农民们没有使用的积极性,“建议强化技术集中创新,加强绿色高效化肥农业和地膜的研发,以高效便捷的环保技术支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除了土壤问题,不容忽视的还有农村污水处理。李华栋常委举出一个数据,全国农村全年生活污染处理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剩下80%的农村污水则是直接排放,对农村地下水和饮用水造成直接污染。

“农村污水处理需要资金量大,且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对水环境治理认识不足,认为污染治理是政府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李华栋说,我们调研发现,农户的房子建的很好,但是对污水管网和处理池则不管护不疏通。解决污水治理,要完善规划、强化责任,建管并重,健全机制,建立起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强引导宣传,鼓励村民积极投入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以村民和村集体为单位,组织进行管网的日常维护工作。

随着“引导”、“支持”、“鼓励”等关键词的频频出现,杜卫常委有些着急,“我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但集污的管道根本没有铺设。什么意思?就是做做样子,还浪费了土地和资金。”杜卫反问道,那么这样的“摆设”是谁批的?谁管的?有没有问责?我认为一定要追责,并且要一追到底。

狠抓问责和法律惩处,这也是现场委员们颇具代表性的声音。“现在在环境治理上的执法还是不够的,前任污染后任治理,这样下去没完没了。”杜卫补充说,污染治理上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比较严重,必须严格严肃追责,不能仅仅处罚违法违规的企业,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也要处罚,这才是根本。

面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到场听取意见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在会议即将结束时进行了一一回应。“这是我的手机号,请委员们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或者需要调研时随时联系我。最重要的是我们非常期盼委员们继续关注污染防治问题,帮助我们继续出主意想办法。”某部委负责同志坦率地公布出自己的手机号,赢得现场最会心的笑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