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让扎根农村的人才经济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

2018-08-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和人才队伍是关键。但人才匮乏已然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成为“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8月17日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如何吸引、留住“三农”工作人才成为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先说基层干部队伍,有着在乡镇分管农业工作经验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段青英以村级干部为例,指出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难题。“比如,‘两委’岗位待遇低,发展前景不明朗,大学生、优秀青年等不愿干。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地区集体收入空壳村超过40%,难以吸引人才。”

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难题,段青英建议,健全从优秀村干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及公务员制度;提高村干部薪酬,探索其经济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每年遴选成绩显著的村干部破格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实行部分岗位每年定额公开招考,明确涉农公务员招考必须具备一年以上农村工作经验。“要让真正扎根农村人才经济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段青英说。

培养造就“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作为人才队伍中的农技队伍,更是增强乡村振兴的“硬动力”。“部分基层农技人员行政兼职多,虽在编却不在岗,田间地头实践少,对农业农村农民不够熟悉。”“一线条件苦、新生力量‘不想来、留不住、稳不牢’,难以为科技兴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导向力。”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认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成效虽十分显著,但是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仍然有短板存在。

吴晶等委员表示,破解这种困境,需要强化激励保障机制,给予“三农”工作队伍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待遇上的保证,真正做到“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同时把发挥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结合好,实行岗编适当分离,并适当提高乡镇农技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比例。

理论最终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协商会现场,两位佩戴党徽的基层党委书记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来自山东省兰陵县的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分享了自己村里“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做法。

“我们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企合一,选择了一条新型集体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我们也非常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从退伍军人、大学生、优秀农村经济人才当中,发展后备干部。”“我们依托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农大这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我们那儿搞基地,给我们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实现了人才的支撑。”……

听着王传喜的介绍,琢磨着代村的实践,“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似乎有了答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