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会议新闻

团结起来,行动起来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18-06-2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召开的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也是在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和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基础上,继续聚焦脱贫攻坚开展的一次重要协商议政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贯原则,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的连续性,也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即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都坚决响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依靠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包括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管理体制,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强化保障、适应攻坚要求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广泛调动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累计减贫6853万人,年均脱贫1370万人,减贫幅度达70%,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归根到底要靠制度优势和精准施策。必须坚持“精准滴灌”,在精准上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手把手、人对人地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做,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特别是在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各方面扶贫投入这个“分子”持续加大,贫困人口数量这个“分母”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各级各地各方面都更要对接好、配合好、协作好,进一步提高扶贫投入产出比,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的带领下,通过扎扎实实的帮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为开好这次会议,会前全国政协6位副主席带队,分8路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形成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委员们通过调研亲眼目睹了贫困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亲耳聆听了贫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直接体察了广大扶贫干部的巨大付出,亲身感受了贫困群众的艰辛不易,心灵上受到震撼、思想上受到教育、精神上得到升华,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加强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政协发挥作用,关键是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建言资政必须找准位置,要以当好学生的姿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调研,深入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扬长避短才能提高议政质量,要发挥政协在分析数据、研究模式、实中务虚上的优势,对掌握的情况和获得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努力得出独到的见解;在参政议政中提升自我,要把视察调研的过程作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实践途径,在对实际生活直接深入的体验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切实行动起来,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强大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