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十三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迅速行动 狠抓落实
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8-06-1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本报讯(记者王卓)记者从全国政协“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获悉,在今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执行工作现场会上,周强院长发出“以决胜的精神状态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动员令。自2016年3月13日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郑重承诺以来,全国各级法院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解决执行难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出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文件,成立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执行难重大问题,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法院在执行查控工作注重发挥信息化作用。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解决查人找物难题。近两年来,网络查控进一步完善;执法记录仪、执行单兵系统等已成为执行工作中“标配”;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破解财产变现难题。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开始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涉及11类100余项惩戒措施,为联合惩戒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从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59万例。随着联合惩戒作用日益凸显,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提高。

在加强信用惩戒方面,人民法院用好用足强制措施,对抗拒执行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在2017年,全国法院累计拘留15.5万人次,限制出境1.24万人次。从2015年1月至今年4月,全国法院对拒执罪被告人共判处刑罚8687人。2016年11月15日,执行办案平台在全国3520家法院全部上线使用,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一盘棋”的执行管理体制机制又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全国四级法院均建立了互联互通的执行指挥中心平台,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为防止执行人员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当做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滥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一套严密程序、机制和甄别标准,将所有纳入终本程序的案件建立单独的数据库来管理,每半年由网络查控系统进行一次自动查询,一经发现有效财产立即恢复执行。

为解决异地执行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完善了异地执行机制,并研发上线了委托执行管理系统。委托执行系统运行以来,全国法院共进行跨区域执行协作17万余次,自该系统应用以来,节省运力68万人次,节约成本4.3亿元,减少碳排放量3.3万吨。

最高人民法院还积极发挥司法解释的规范作用。近三年来,共出台了30个涉执行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其数量与前20年出台的总数相当,填补规则空白,约束执行法官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针对法院内部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发布了《人民法院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为执行工作进一步划定“高压线”,还开展了为时一年的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坚决清除执行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