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史资料

大道同行 ——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重要史事回顾展 (主要内容摘编)

2018-05-10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A- A+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大道同行”展览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主办,中国政协文史馆承办。展览通过近500幅图片、70件实物,全面回顾了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积极响应,在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从香港、国统区和海外秘密奔赴解放区的过程。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筹备新政协,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建新中国这一波澜壮阔的画卷。

 

第一部分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1947年下半年,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方兴未艾。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鲁豫野战军跃进大别山

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等在西北战场

1947年,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国统区大城市相继爆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毛泽东在此居住并修改“五一口号”。

毛泽东对“五一口号”初稿做了多处修改。最重要的一处修改是将第五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会议室。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此讨论并通过“五一口号”。由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

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全文刊发“五一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等解放区各大报纸也在头版刊发“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发布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海外华侨等组织和个人纷纷发表宣言、通电、声明、文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希望早日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2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全国同胞。

1948年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12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全国同胞,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香港《华商报》对12位民主人士联名通电的报道

毛泽东修改的对12位民主人士联名通电的复电

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台盟、民建、民进、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革、九三学社及民联、民促、救国会等民主党派以及海内外各界、各阶层人士纷纷举行会议,发表声明、通电、宣言,支持和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海外华侨积极响应。1948年5月4日,陈嘉庚在新加坡主持召开侨团大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代表120个华侨团体致电毛泽东,响应“五一口号”。随后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加拿大、古巴等海外侨团纷纷电函响应。

陈嘉庚在新加坡主持侨团大会

民主力量在香港重新集结,中共推动新政协运动兴起。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进一步打压进步民主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不得不转入地下,或转移到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香港,继续从事民主活动。到1947年底,除民主建国会和九三学社总部仍留在内地坚持斗争外,其他民主党派总部及其主要领导人先后转移到了香港。

中共“五一口号”得到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迅速掀起了一场以香港为中心,主要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筹备新政协会议为核心内容,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为目的的“新政协运动”。

1948年,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谭平山、蔡廷锴、沈钧儒、何香凝、马叙伦(左起)在香港合影。

民革成立时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朱藴山、柳亚子、李济深、何香凝、彭泽民。

 

第二部分 

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解放区

“五一口号”发布后,邀请组织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筹备新政协,成为中共中央的一项重点工作。1948年5月1日,毛泽东亲自致信邀请在香港的李济深和沈钧儒等北上;周恩来则坐镇指挥,亲拟邀请名单和相关电函,制定接待方案;位于河北平山县李家庄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于1948年9月更名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香港分局成立五人小组,具体实施接送民主人士北上的任务。

毛泽东在西柏坡

1948年秋冬,毛泽东、周恩来在西柏坡。

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分别致电中共香港分局和中共华北局,提出邀请在香港和江南地区的李济深等77人和在平津地区的张东荪等24人前往解放区。后来又反复斟酌邀请名单并增加邀请人数。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上海局、香港分局、华北局城工部立即行动,向民主人士发出邀请,并制定周密路线和措施,护送民主人士前往解放区。

李家庄中共中央城工部旧址

中共中央邀请在香港、上海及江南的李济深等77位民主人士名单(1948年9月20日):李济深、蔡廷锴、何香凝、柳亚子、朱蕴山、沈钧儒、史良、邓初民、周鲸文、罗隆基、张澜、梁漱溟、曾昭抡、胡愈之、马哲民、张志让、沙千里、李章达、曹孟君、章伯钧、彭泽民、韩卓儒、丘哲、谭平山、王昆仑、侯外庐、许宝驹、章乃器、施存统、黄炎培、孙起孟、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司徒美堂、陈嘉庚、冯裕芳、王任叔、郭沫若、马寅初、陈叔通、徐朗西、李达、周士观、沈雁冰、老舍、曹禺、巴金、田汉、洪深、郑振铎、叶圣陶、翦伯赞、胡风、卢於道、张絅伯、包达三、简玉阶、篑延芳、盛丕华、黄默涵、陈鹤琴、沈体兰、潘震亚、李德全、许广平、刘王立明、俞庆棠、沈兹九、刘尊棋、徐铸成、宦乡、赵超构、储安平、王芸生、吴耀宗、黄次咸。

中共中央邀请在北平、天津的张东荪等24位民主人士名单(1948年9月20日):张东荪、吴晗、潘光旦、李烛尘、李祖绅、许德珩、樊弘、袁翰青、张奚若、闻家驷、费孝通、李广田、徐悲鸿、陆志伟、劳君展、翁独健、王之相、向达、雷洁琼、卢念苏、周炳琳、钱端升、符定一、李锡九。

1948年9月13日,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等第一批北上的民主人士从香港起程。北上各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斟酌、周密布置。大件行李事先搬运上船,登船前民主人士都做了乔装打扮:沈钧儒、谭平山扮作老太爷;章伯钧扮成长袍瓜皮帽的老板;蔡廷锴穿褐色暑莨绸,扮作运货员。

沈钧儒(中)与章伯钧、萨空了在香港家中

1948年6月,蔡廷锴在香港。

他们乘坐“波尔塔瓦号”货轮过台湾海峡时遇到强台风,失去控制,被冲到澎湖列岛一带,几致触礁。全体船员投入抢险,蔡廷锴等乘客也披挂上阵,浑身湿透,经船员和乘客奋力抢拼,才摆脱险境。面对强风巨浪,民主人士显示出超常定力和北上的坚定信念。钱之光回忆:“当时在船上的几位老先生镇定自若,还像平时一样,做着健身体操。”9月18日是中秋节,苏联船主入乡随俗,杀猪加菜。蔡廷锴及秘书林一元自告奋勇,下厨帮工。他们把苏联人准备抛入大海的猪肚猪肠捡起,洗净后烧出两盘地道的粤菜。大家边吃边赞,有人还请他们传授厨艺。

9月27日上午,“波尔塔瓦号”到达朝鲜罗津港,李富春专程前往迎接。民主人士一行略作休息,乘火车从朝鲜入境,当晚驶入吉林图门,留宿车中

9月29日,民主人士一行乘火车抵达哈尔滨,受到高岗、林枫等东北局负责人欢迎,随后下榻马迭尔宾馆。

哈尔滨火车站(老站),民主人士抵哈,从此处出站,再乘汽车前往马迭尔宾馆。

民主人士在哈尔滨下榻的马迭尔宾馆

1948年11月23日,马叙伦、郭沫若等第二批北上的民主人士乘“华中号”从香港起程。

“华中号”过台湾海峡时,遭遇强台风,在富有经验的船长驾驶下,有惊无险地闯了过去。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之子)后来回忆:“这晚我们所遇到的危险还不止是风浪。那是事后船长告诉我的,他说如果那晚的风力再增强一级,这船必须靠岸躲避,硬顶是绝对顶不住的。而这时我们的船正驶行在台湾岛的边缘,即是说只能靠拢到‘虎口’上去。幸而半夜过后,台风转移,风浪逐渐减弱,船才得以恢复正常航行,否则结局会怎样,谁也难以预测。”

从香港驶向东北解放区的“华中号”

马叙伦、郭沫若、许广平、周海婴、曹孟君、侯外庐(左起)在“华中号”上合影

第二批北上民主人士登陆后合影。左起:翦伯赞、马叙伦、宦乡、郭沫若、陈其尤、许广平、冯裕芳、侯外庐、许宝驹、沈志远、连贯、曹孟君、丘哲、丹东中共领导。

第二批北上人士下榻的沈阳铁路宾馆

与第二批民主人士几乎同时到达东北的,还有胡绳和沙千里。

1948年12月26日夜,李济深等第三批民主人士乘苏联货轮“阿尔丹号”从香港维多利亚港起航北上。

周恩来为李济深等人北上制定了极其细致的接待方案。香港特工在李济深寓所对面租了一层楼,名为“保护”,实则监视,增加了李济深秘密离港的难度。离港当晚,李济深作东大宴宾客,中间离席去洗手间,外套还挂在衣架上。随后悄然离开寓所,后与前来送行的何香凝及同行的朱蕴山等共进晚餐后前往码头,起程北上。李济深北上,意味着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与蒋介石政权从此分道扬镳、彻底决裂,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民主力量的重大胜利。

1948年6月,李济深在香港的家中。

香港坚尼地道130号邓文钊寓所,人称“红屋”,是当年中共在香港的重要活动场所。

起程后第六天,民主人士在船上迎来1949年新年。1月7日上午,李济深一行抵达大连港。东北局负责人李富春、张闻天以及朱学范专程到大连迎接民主人士。李济深一行在大连休整数日,参加一些欢迎活动,随后前往沈阳,与前两批北上的民主人士在沈阳铁路宾馆相聚。

1949年2月28日,“知北游”一行27人乘“华中号”货轮从香港起航。此批民主人士也是秘密出行,他们分头集中,化装后夜间登船。陈叔通、柳亚子、马寅初、包达三等年长者扮作商人,郑振铎扮作押货员,叶圣陶扮作管舱员,宋云彬扮作庶务员,张志让扮作会计员……

在船上,民主人士每天自发组织晚会,各显身手。叶圣陶在3月1日的晚会上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我们一批人乘此轮赶路”,打《庄子》一篇名,谜底即“知北游”。“知”系知识分子的简称。

“知北游”一行在“华中号”合影。二排左起:包达三、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三排左起:傅彬然、沈体兰、宋云彬、张絅伯、郑振铎、叶圣陶、王芸生。

“华中号”航行五天,一路风平浪静。柳亚子3月2日日记写道:“黄昏开晚会,陈叔老讲古,述民元议和秘史、英帝国主义者代表朱尔典操纵甚烈,闻所未闻也。邓女士唱民歌及昆曲,郑小姐和包小姐唱西洋歌。云彬、圣陶唱昆曲。徐铸成讲豆皮笑话,有趣之至。王芸生讲宋子文,完全洋奴态度,荒唐不成体统。”叶圣陶同一天日记则记:“晚会结束时,谋全体唱歌,无他歌可唱,仍唱《义勇军进行曲》。”半年后,这首大家在“华中号”上合唱的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

1949年3月8日,叶圣陶、刘尊棋、沈体兰等人参加在莱阳举行的“三八节妇女大会”。图为叶圣陶在大会上致辞。

“知北游”一行离开山东莱阳三里庄(今属青岛)前合影

3月16日晚,“知北游”一行抵达河北沧州,邓颖超和杨之华专程从石家庄到沧州迎接。3月18日上午,“知北游”一行抵达北平。北平市长叶剑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先期北上的沈钧儒、郭沫若、马叙伦、胡愈之等几十位民主人士到车站迎接。

3月14日晚,黄炎培一行从香港乘挂挪威旗帜的DAVION号轮船起程。黄炎培后来回忆说:“初离香港三日,新居每夜犹灯火辉煌,车辆盈门,特工们安之若素,而不知主人早就出走了。”

黄炎培和夫人姚维钧

3月23日,黄炎培一行在天津第二码头登陆,受到天津市长黄敬的接待。3月25日,黄炎培一行抵达北平,董必武、李维汉等前往车站迎接。

3月21日,载有250多人的“宝通号”货轮驶离香港。乘客中包括民主人士、文艺界人士、出席全国妇代会的代表和香港达德学院50多名学生,是历次“北上”中人数最多的。

“宝通号”航行七天,一路热闹非凡。乘客中有不少才艺人士,开讲座,开联欢会,还办了一份油印的《宝通报》。

船过山东海面时,臧克家朗诵新作。

3月27日,“宝通号”抵达天津第二码头,黄敬前往迎接,并于次日举行盛大欢迎宴会。

5月5日深夜,100多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乘太古轮船公司“岳州号”货轮驶离香港北上,于5月14日抵达天津塘沽,这是“北上”航程的尾声。

李达是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一,后一直在大学任教,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登船后,周而复请李达住进船上让出来的一间客舱,并时往问候。周而复后来回忆:“他表示到解放区后,希望看到润之同志。我立即对他说,一定把他的愿望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他脸上露出了微笑。我感到他的愿望藏在心里多年了。”

李达(右二)离开香港前,与友人在太平山顶合影。

除以上各次民主人士成批北上,经中共香港分局个别或零星接送的北上人士还有何香凝、廖梦醒、王绍鏊、章士钊、胡愈之、沈兹九、蒋光鼐、黄绍竑、钱昌照、郭大力、马思聪、萨空了、刘斐、李章达、陈劭先、陈此生、陈其瑗、千家驹、夏康农、林植夫、卢於道、刘思慕、王雨亭、吴羹梅等。

在中共中央运筹和部署下,从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中共香港分局先后分20余批次秘密运送1000多人北上解放区。 

 

第三部分 

民主人士从各地奔赴解放区

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奔赴解放区,以香港乘船北上为主。上海、北平、天津、西安等国统区大城市的部分民主人士在中共地下党安排、护送下,秘赴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平山县李家庄。寓居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民主人士也不远万里,回到祖国。

为接待民主人士,中央统战部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安排。在李家庄,民主人士被称为“特客”,意为特殊客人。中央统战部为了改善民主人士的生活条件,按照当地富裕户标准,盖了大量接待用房。在伙食方面,民主人士全部按小灶标准供应。这个小山村也因民主人士的到来,变得“沸腾”起来。

当时用来在石家庄、西柏坡、李家庄之间接送民主人士的美式吉普车

民主人士在西柏坡、李家庄与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统战部就新政协的召开进行了充分交流,达成多项共识。

到达李家庄的部分民主人士及家属与中共中央统战部部分工作人员在李家庄合影

吴晗与夫人袁震在中共北平地下党护送下于1948年11月到达李家庄。毛泽东与吴晗在西柏坡论明史传为佳话。

周建人于1948年秋举家秘密转移到李家庄。图为周建人一家在李家庄的合影。

楚图南于1948年在中央统战部安排下,由天津地下党秘密护送到达李家庄。图为李维汉(右)和楚图南(左)在李家庄。

张东荪、费孝通、雷洁琼、严景耀(左起)在北平解放前夕,由解放军护送至李家庄,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李德全、陈嘉庚、司徒美堂等长期寓居海外的民主人士不远万里回到祖国。他们是冲破重重阻挠,克服种种困难,甚至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的。他们的归来堪称壮举,彰显了海外民主人士回归新中国的坚定决心。

1948年7月31日,旅居美国的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应中共中央邀请起程回国。冯玉祥不幸于9月1日在途中遇难因轮船失火在黑海遇难,李德全转道莫斯科,带着冯玉祥的骨灰于1948年11月到达哈尔滨,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合影

1949年2月,李德全在东北解放区庆祝平津解放胜利大会上讲话。

陈嘉庚临行前与家人合影

毛泽东与陈嘉庚在中南海

司徒美堂与毛泽东在一起

民主人士奔赴解放区,大多历经艰险,冲破各种障碍,最终走向光明。但冯玉祥、杨杰、阿合买提江等民主人士为新政协的召开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8年9月6日,香港《华商报》报道冯玉祥遇难的消息。

杨杰系国民党左派,著名军事理论家。抗战胜利后与谭平山、陈铭枢等人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投入反对蒋介石政权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中。1949年9月,杨杰转道香港准备前往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9月19日在湾仔轩尼诗道302号寓所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两天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杨杰成为代表名单中唯一加黑框的代表。

位于昆明西山风景区的杨杰烈士之墓,碑文为李济深题。

1948年8月1日,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在伊宁创建“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邀请阿合买提江等人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8月22日,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达列力汗、罗志等5位一届政协代表从伊宁出发。8月27日,途经苏联伊尔库茨克外贝加尔湖地区上空,遭遇恶劣气候,飞机撞山,机上17人全部不幸遇难。

1948年8月1日,“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部分领导成员阿合买提江(右四)、阿巴索夫(右一)、达列力汗(右三)、赛福鼎·艾则孜(左二)在伊宁。

 

第四部分

筹备新政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决定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统战部迁入北平,新政协筹备会提上具体日程。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

1948年11月25日,高岗、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与沈钧儒、谭平山等人达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这个协议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由周恩来和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与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商讨后拟定的。中共中央充分吸收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成功实践。

与民主人士会谈的马迭尔宾馆会议室

1948年9月,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合影。前排左二起:谭平山、沈钧儒、李德全、蔡廷锴;朱学范、章伯钧(后排左二、左三)。

形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定稿前的修改件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针对国民党的“求和”阴谋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民主人士纷纷响应。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谈判宣告结束。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表示拥护。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张治中为首的代表团和全部工作人员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北平和谈会场

朱学范(左一)、沈钧儒(左二)、李济深(左三)在东北解放区。

民主人士参观沈阳农村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民主人士聚首北平,中共中央决定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从2月起,在华北、东北解放区及其他地区的民主人士陆续到达北平。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统战部迁入北平,新政协筹备会提上具体日程。

许广平(左一)、沈钧儒(左二)、郭沫若(右一)、罗淑章(右三)、李德全(右四)等民主人士离开沈阳前在火车站合影。

中共代表林伯渠、郭沫若、马叙伦、李济深、沈钧儒等在欢迎大会上(右一至右五)。

民主人士至西苑机场迎接毛泽东。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接到暗杀张澜的命令。经周恩来指示,在中共地下党周密策划营救下,张澜、罗隆基等于5月24日夜间离开疗养院,成功脱险,迎来上海的解放。6月24日,张澜、罗隆基、史良一行乘火车抵达北平,朱德、周恩来、董必武、沈钧儒、郭沫若等到车站迎接。

张澜、罗隆基在虹桥疗养院期间留影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一直生活在上海。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致电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2月20日,宋庆龄复函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表示感谢。6月25日,邓颖超携带毛泽东、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到达上海,登门拜会宋庆龄,邀请她前往北平。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陪同下离开上海,8月28日下午抵达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郭沫若、柳亚子等前往车站迎接。

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

宋庆龄抵达前门火车站

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名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办法》,选出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

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致辞:“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涤荡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左起:谭平山、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沈雁冰。(注:张澜未参加合影)

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周恩来代表常委会作关于三个月来的筹备工作的报告,宣布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已经胜利完成,正式大会即将召开。根据周恩来提议,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等项决议。

谭平山在《关于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的报告》中说明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理由。

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区域代表组成的新政协筹备会,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作了充分准备。整个筹备过程,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过程,是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过程,是奠定新中国基石的过程。

 

第五部分

新中国诞生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由毛泽东宣布开幕并致开幕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重要决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在当选的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中民主人士有3人,占比为50%;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人士有27人,占比为48.2%。

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在主席台上。左起:刘少奇、朱德、毛泽东、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与部分委员合影。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全部议程后,宣告胜利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的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奔赴解放区,在协商建国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和候补代表共662人,其中从香港、国统区和海外来的的民主人士占相当比例;当选一届政协副主席的5人中,有4人是从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

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中共、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共88人先后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民主人士纷纷在发言中表达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光明前景的美好期盼和祝愿。中共“五一口号”关于召开新政协的政治号召终成现实。7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49年9月30日,大会讨论通过竖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和纪念碑碑文。下午6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30万军民齐集新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本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出,展至5月31日。

团体参观:预约电话(010) 66193260   66193299(传真)

个人参观: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全国政协礼堂西南侧)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