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委员会

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调研报道:提升创新质量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5-1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5月,济南,风和日丽。

这里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调研的第一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破解现实经济发展中“质量不高”的某些突出问题,离不开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在新时代探寻“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之道,15位委员汇聚至此。

作为经济大省,近年来山东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充分了解山东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在组织省市有关部门座谈会和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基础上,此次调研将企业座谈会分为三个组进行,每组4-5位委员,8-9位企业代表。同时,调研组成员分为三队分赴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并分别在走访的企业召开现场座谈会。提升创新质量成了座谈会上的热频词汇。

“山东省在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出台100多项政策举措,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

“虽然近几年,山东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山东省政府同志看来,差距主要体现在高层次科研载体少,源头创新供给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也得到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的认同。

“现在创新的数量很多,但高质量的创新还比较少,这与基础研究投入较少有很大关系。”一位学者代表指出,“基础研究投入一般数额巨大,见效缓慢,投入热情不高。同时也和我国对创新的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此以往,会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作为历时10年,投资3亿元,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氧化生物双降解塑料”技术的一家企业代表更是深有感触。持续的创新投入,最终拥有相关核心专利15项,并利用该技术开发的“EBP”品牌系列降解塑料产品通过了30余项国际国内检测认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日用包装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得来不易,随即也引起了调研组成员的关注和讨论。

调研组成员谷树忠委员询问:“在这10年创新研发投入过程中,是否享受到了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他得到的回答是,基本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原因一是企业不太了解国家有哪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二是很多优惠政策更多是服务于规模以上企业,对于初创的中小企业门槛过高。这也成了制约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的一大因素。

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成了企业家代表呼吁的焦点。“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例,鉴于其轻资产、风险高等特点,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此外,能够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偏少。”一家企业代表说。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组成员普遍认为,此次企业代表座谈会分为三组进行,不仅增加了企业调研的样本量,也增加了每位委员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会企业代表也表示,分组讨论让企业代表交流得更轻松,获得感更强。

“提高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不仅实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汪洋主席的要求,政协调研工作也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此次分三个组进行企业座谈就是这个目的。调研期间我们还将组织调研组成员内部研讨,及时研究调研期间发现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委托五个省市开展了协同调研,还要在北京召开调研总结会议。”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侯建民说。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