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深耕原创“基础”强劲中国“智能

2018-04-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持续快速升温,世界各国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前景充满了憧憬与渴望。在20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相关领域委员和专家在表达了“不能错过这个历史机遇”的迫切之外,也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状况,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对策提出了建议,其中“补基础研究短板,加强原始创新”,无疑是立足深远又应对现实的重要一环。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积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跨越赶超的重要基础。”曹健林委员肯定了我们的赶超潜力,但长远的“赶超”也意味着,我们要承认当下的差距,“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还不多。”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面,缺乏原始理论创新和重大原创成果。”这也正是当前“中兴困局”的重要原因。在智能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还落后于他国的情况下,如何能真正实现从赶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从根本上不再“受制于人”?

首先是要打好根基。曹健林提出,要强化跨学科探索研究,吸引更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脑认知领域科学家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探索研究。这一建议也回应了后来发言的陈霖院士的问题:我们必须开展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才能使我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强国?

曹健林说的是“要研究”。陈霖接着举例“研究什么”:“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是:认知和计算的关系。”

陈霖进一步细化了认知与计算的关系,从专业层面解读要研究的问题,“起源于特定细胞的超越脑区的全脑成像;探索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在他看来,解答好认知与计算的关系,才能奠定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

做好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毋庸置疑。但是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发挥各方优势,扎实推动这项工作?徐波委员的建议是,筹建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

在他看来,我国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分布在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研究工作涵盖了许多明显的单点优势,但研究工作与队伍的条块化、碎片化、重复化现象明显,缺乏系统性的融合与整合,在人工智能领域无法形成大型平台、团队和成果。

“人工智能基础是一个突破点多、技术链条长、应用领域广的充分竞争领域,构造从原始创新、算法、芯片、软硬件到应用方案的技术和产业生态是复杂系统工程。”徐波认为,迫切需要在国家实验室的旗帜下,前瞻性地从智能科学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人工智能未来20年的发展,系统梳理智能科技的内涵、外延和总体发展脉络,从而打破条块分割,“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