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许荣茂的香港世茂集团与
山东济南天桥区鹊山龙湖和泺口区的合作项目在济南正式签约。世茂集团将投资约40亿美元,加入济南的“老城提升,新区开发”战略。这不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考察之行的一个成果,也为十届政协期间港澳委员的内地考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9月7日至12日,以全国政协常委刘汉铨为团长,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全国政协委员施子清为副团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在山东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活动,这也是十届政协期间港澳地区委员在内地的最后一次考察。
山河多壮丽 建设有我责 短短一周的时间,考察团一行从青岛到威海,从烟台到济南,在胶东大地驱车近千公里,对齐鲁大地的秀丽风光、悠久历史和蓬勃的经济发展,不由感叹连连。谢志伟委员更是难抑诗兴,一路走来,写下了八首诗词。在“人间仙境”蓬莱,他临阁远眺,不由浮想联翩:“蓬莱远眺水连天,海市蜃楼未结缘。港客清谈灵界事,八仙醉卧酒葫船。波涛荡荡启思远,高阁飘飘我欲仙。唐宋明清千载续,汉家文化待承传。”字里行间,写满了对山东的赞美。
近年来,鲁港两地合作成果丰硕。按照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计算,香港在山东的投资位于所有国家地区中的第二位。就在7月份,山东还在香港举办了“鲁港经贸合作活动周”,推动鲁港在服务业,特别是在金融、软件服务外包、物流、品牌发展等领域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2006年,山东全省生产总值超过两万亿元,这其中就有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广大香港同胞的一份贡献。
蒋丽芸委员祖籍山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她就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和发展。谢炳委员担任执行董事长的正大集团在山东开设有多家企业。施祥鹏委员18年前就开始到青岛发展房地产事业。
因为看好山东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委员希望参加到山东的建设中来,和山东共同走向辉煌。
许荣茂委员在签约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十分开心。他说,几个月前他曾到济南考察,随后在地方
政府的配合下,各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香港世茂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项目,非常有信心做好这两个项目,为济南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本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赴山东的考察活动,共有50多位委员参加,包括了香港各方面的精英人士,可谓层次高、规模大、阵容强。委员们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出发,为山东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王征委员非常关注金融业的发展,认为山东应该发挥自己经济总量较大、产业支撑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备的优势,加强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和利用,同时加大银行业的吸收和整合。他还表示,他愿意积极投资山东金融、银行业务的发展。
王鸣委员在香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并曾参加香港教育改革,对教育发展深有体会。她说,在考察中,很高兴看到山东的企业非常重视、鼓励创新,她希望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进教育中去,建立起创新文化。
李嘉音委员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协助同仁堂到台湾开店,还在香港开设了自己的中药企业,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做出很多贡献。因此她在考察中特别关注山东生物医药科技资源。她说,作为扁鹊故乡,山东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颇有实力,希望山东能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扶持这一领域的科技研究。
彭磷基委员建议山东更多发展利用风力、海潮发电、海水淡化等,解决能源问题,发挥山东海岸线长的优势,建设游轮码头,吸引海外游轮游客,发展游轮旅游。
伍淑清常委则非常关注山东农村妇女的发展状况,表示愿意通过香港各界妇女联合会的力量,协助农村妇女从事手工艺产品制作并为她们寻找销路。
参加考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表示,经过这次考察,香港全国政协委员基本了解了山东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情况。山东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够迅速,而香港经济和山东互补的正是第三产业,香港在金融、管理、物流、信息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在这方面鲁港可以加强合作。
港澳委员考察 更加务实开放 此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考察虽然时间很短,但活动生动、富有成效,而这只是多年来港澳委员内地考察中普通的一次。
港澳全国政协委员在内地开展考察是全国政协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色活动。十届政协以来,全国政协每年组织两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一次
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5年来就组织15次港澳委员考察和视察。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创新发展,港澳委员内地考察已经从最初的以参观学习为主,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朝着更加务实和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政协的一项品牌活动。
施子清、施祥鹏委员都还清晰记得他们15年前作为“政协新兵”第一次参加内地考察到
新疆的情形。施子清委员说,做全国政协委员15年了,除了有一年因为身体不适没能参加香港委员赴
陕西的考察外,他参加了14次考察活动。1992年,那是他第一次参加考察到新疆,第一次吃美味的手抓羊肉。从北疆走到南疆,大家不仅领略了独特的维吾尔族风情,更为祖国的地大物博感到骄傲。
回顾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考察的经历,两位委员告诉记者,香港回归前,香港人到内地的机会相对较少,内地的考察活动就成为委员们了解祖国的一个非常生动有效的途径,也成为香港市民了解内地的一个桥梁。而随着香港的回归,以及内地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密切,委员们则在推动内地和香港交流中发挥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国情认识的加深,委员在考察中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经验,给地方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而随着内地的不断开放,地方政府也更愿意向委员们展示一个全面、客观的形象,甚至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乐意提出和委员们探讨。这些变化使得港澳委员的内地考察越来越具有成效。
应该说,港澳全国政协委员内地考察活动既有委员考察的一般特点,即通过此类活动资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又因委员来自港澳地区,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曾多次参加港澳委员的内地考察活动,他表示“每一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都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他说,多年来,港澳委员以内地考察活动为纽带,团结各方面人士,成为港澳委员履行职能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为港澳委员深入了解国情,了解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通过实地考察和认真论证,港澳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
参政议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政建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受到当地政府的广泛欢迎。同时,通过考察在内地寻找商业机会,寻求合作的伙伴,利用香港资金优势和管理经验,在内地投资建厂,参与内地重要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内地改革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港澳委员了解社情民意,以自己的视野和经验,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中央反映。这种信息往往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赴山东考察团成员中,张国良和王国华委员分别是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的社长,除了自己认真参加考察活动,履行委员职能,他们还带了与众不同的“随员”——各自报社的记者,对此次考察活动及时予以报道,以香港委员的经历和感受,使更多的香港人士通过委员的视角了解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而这也是历年来港澳委员内地考察的一个特色。
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港澳委员内地考察活动逐步规范形成了机制,考察的主题、内容和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港澳委员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考察的成果不断深化,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适应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好地发挥港澳委员内地考察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