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政协要闻
我国GDP连续第4年增长10%以上,表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正越来越大;
我国财政收入超过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达到1.8784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7元,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一年。这3项指标表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益好、质量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控制目标是4%,实际指数为1.5%,价格涨幅低,而企业利润增长快,这说明企业不是完全依靠价格来获得利润,企业竞争力在增强;
进出口总额为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473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在提高,正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
记者就一些关键数字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予以解读。
20.94万亿元
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数字】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万亿元,向着“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迈出一大步。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
2006年国民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9%,并在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据世界银行统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已经达到13%。
2007年,要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形成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机制;需要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相信今年我国GDP增长会蕴涵更高的“含金量”和附加值,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记者 苏琳)
18784亿元
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全面增长
【数字】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
这个数字的取得主要源自这样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去年在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价格总体上比较平稳,投资、出口和消费都在增加。市场的旺盛需求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是这些工业企业总体成本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要素价格略有提高,但幅度不大,能源的价格、水的价格、资本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
一方面,成本没有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使得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国有大企业仍然维持了较高利润,也对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有重要贡献。另外,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增利润过于集中于上游行业的状况明显改善,从中也可以看出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 (记者 李予阳)
1.5%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数字】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物价局副局长蔡玲
价格总水平保持这样的涨幅,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是非常正常的。
物价稳定是衡量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指标,1.5%的涨幅反映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都处在一个涨幅回落的状态,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措施起到了作用。
服务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较大,应该引起关注。现有价格指数中没有包括居住等项目的价格变化,这在分析价格总水平时也应该关注。
对于价格改革,应继续加强对垄断产品、公共产品的价格管理,加大听证制度的推广;加强价格管理,尤其是加强各项监督措施的落实;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推进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记者 刘溟)
17607亿美元
对外贸易亮点多
【数字】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达到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梧州市市长余远辉
我国去年的对外贸易可以用“亮点多,再创新高”来形容。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等是主要原因。
外贸增长方式正朝着结构优化、质量改善的方向转变。今后,我国外贸发展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改变过度依赖低价格、低档次产品的竞争方式,同时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贸易的综合效益。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原先出口量很大的打火机等因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而退出国际市场;而通过延长产业链,去年松香及深加工产品的出口达到334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1%,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 刘志奇)
3.9万亿元
国家财力明显增强
【数字】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姚建亭
2006年的财政收入状况明显是“水涨船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财政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突破口。
大量增加的财政收入给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基础,我认为,增量部分要重点向民生方面倾斜,即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据了解,去年财政部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加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重要举措,如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同时将参加农民每人补助标准提高等。这表明国家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实力和能力更强了。 (记者 刘溟)
2943亿元
科技创新再添助力
【数字】2006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1%,占了GDP的1.41%,为历史最高水平。
解读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
资料图片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的通用指标。2006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1%,占GDP的1.41%,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增长。
从结构上讲,在这近3000亿元投入中,中央财政为71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9.2%,这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地方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有14个省区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超过50%。实际上,投入的最大头还是企业。企业科研投入大幅度增长,说明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已由世界的第13位上升到第4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基础研究,而企业和地方的投入则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可以说,市场作为企业研发导向的作用日益增强。 (记者 郑杨)
7.4%
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数字】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87元,比上年增长了7.4%,加快1.2个百分点。
解读人: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农业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邦杰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是近年来首次连续3年增幅超过6%,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年均增长5%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分析去年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大幅提高。实践证明,这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近几年的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份额最大、增速最快的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去年我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375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记者 刘志奇)
1184万人
积极就业政策显成效
【数字】2006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创历史新高。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林用三
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各地各部门积极促进就业的结果。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拉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扩展了扶持对象,完善、充实了政策内容,调整了相关办法,产生了更大的政策效应。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更加成熟,政府部门间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更加健全,参加部门更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国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就业促进法草案已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积极就业政策,我们有信心实现预定目标。 (记者 李予阳)
89.7亿元
让贫困孩子重返校园
【数字】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达89.7亿元。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井冈山学院副校长王伴青
资料图片
89.7亿元的投入,对于许多农村贫困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喜讯。我在江西贫困地区调研时看到,“两免一补”实施后,农村贫困寄宿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生活补贴,他们的生活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由此,农村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落实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力度,一定要确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二是公共教育资源应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基础设施薄弱学校、贫困家庭的学生倾斜。 (记者 苏大鹏)
18649万人
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
【数字】截至2006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8649万人,比上年增长6.64%。
解读人:全国政协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部长郑斯林
2006年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进展最快的一年。一方面,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过去有些企业的效益不好,没给职工投保,如今这些职工有了养老保险,这是好事;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工作是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覆盖面扩大了,相应投保的人多了,这意味着将来这块支出的钱也将增多。
我国用10多年时间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建立起来,形成了现在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账户做实和战略储备这“4条腿”,但还有很多工作是要加强的,比如商业养老保险、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等。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将超过2.23亿人。 (记者 苏大鹏)
两会剪影
3月2日上午,部分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在向大会报到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开了。他们利用会前空隙,或深入工地,或整理资料,为小组讨论发言做好准备。
医卫界委员冯世良(右三)、方廷钰(右二)来到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听取农民工的意见和建议。
民盟界委员高晓宇(左一)、韦苇(左二)在驻地书店选购书籍资料。
农业界委员甘宇平一直着力研究“三农”问题,报到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为今年的提案做最后的修改。
农工界委员姚守拙(左)每次与会都要收集图书资料,他说参政议政,案头工作必不可少。(记者 赵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