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政协要闻
刘未鸣;杜军玲;姜贵东 |
香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 王国强出生在广东东莞石排镇,在当地完成了小学。13岁那年,他与祖母乘火车移居香港。他的父亲3年前就到香港了,靠做地盘看更为生。他和奶奶寄居在姑妈家,一家六口居住在一个大约100平方尺的学校校工宿舍。那一年里,他就一直跟祖母背对背睡一张帆布床。一年多后,他们相继迁到徙置区、板间房以及天台屋居住。那段日子是很苦的,但王国强却从来没有放弃读书。 他虽然在内地完成小学课程,但到香港后因为不懂英文和繁体中文字,不能参加升中考试,只好重读小学。为了赚取一些零用钱,每天早上他由九龙城徒步走回黄大仙官立学校,会挑一些学生零食返校交给学校小卖部。1963年,小学升中考试中,他最终以3(中)3(英)3(数)的良好成绩,被派位到第一志愿的“维多利亚工业学校”读中学。 也就在这一年,父亲凭多年承包小型装修工程的经验,成立了一间以他先祖父名字(金伴和城泰)为名的建筑公司——金城营造公司,从事一些小型装修和电线坑分判工程。从那年起,王国强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善,开始与父亲和祖母一起居住在土瓜湾13街一个300尺的住房单位。同时,他也开始了“日间上学,晚间工作”的生活。 每天放学后,他要帮父亲处理公司事务,打打信、打量单。晚上巡视工地。遇到学校假日就全天工作。父亲给他的“酬劳”是每星期10元,这其中包括了早餐、午餐及乘车乘船的交通开支。 回忆当年自己边读书边工作的日子,王国强语气很坚定:"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停学,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在香港,要是没有学识和专业,像爸爸他们那一辈只靠辛苦打拼,是难有更大发展的。" 1973年,拿着父亲给的一张包机机票,一个学期的费用和500加元零用钱,王国强前往加拿大继续修读土木工程。他通过当大学助教和课余工作收入支持自己的学业,直到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父亲一再叫王国强回港打理家里的生意,但他坚持要在外面闯荡一番,建立人脉积累经验。他参加了多间国际工程顾问公司,凭自己的实干赢得认同。 1985年,王国强回到香港,正式接手金城营造的生意。他记得,当时公司只有10个员工,办事处的面积只有约300尺大小,每月工程合约收入不超过20万,而当时他从加拿大带回的财产也不超过5万元。而如今,公司员工有约1000人,现在每年收入达到13个亿。 对于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事业成绩,王国强没有多说,他只是说,"没有一步登天的幸运,只有勤奋努力的成果。" 从当年挑货小卖的小学生,到今天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很多朋友觉得王国强的故事就是又一个充满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香港故事"。 而王国强说,是香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 "凡事谢恩" 去过王国强办公室的人,都会对墙上挂着的一个条幅印象深刻:"凡事谢恩"。这正是王国强多年坚持的座右铭。 1985年回港接手父亲生意时,王国强就曾和父亲"约法三章":我经商你公益。"我希望日后能够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父亲的社会慈善活动。" 1996年,王国强以父亲王锦辉的名义成立"金城营造王锦辉教育慈善基金会",并从集团公司的每年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拨款给基金会,用于专门支持教育公益事业。 成立十多年来,基金会已经在教育捐赠及社会公益方面,捐出逾8000万元。这包括基金会拨款1500万港元,支持香港浸会大学开办香港首间大学附属学校--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以落实基金会对香港教育建设的承诺;1997年起积极参与和支持推动香港童军运动,多年来捐款500多万港元,包括捐出100万元成立"九龙城王锦辉童军活动中心";支持和资助民政事务署、地区数十个社区全体社会公益事业,还有香港公益金、龙传基金、保良局、少年警讯、青少年活动和地区公民教育等活动。每年捐献社会慈善活动的金额超过500万港元。 去年12月18日,基金会迎来四件喜事:一是基金会捐资兴建的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举行开幕典礼;二是基金会在内地捐助的学校正式达到100所(原来计划到2013年集团成立50周年完成的目标,但增长速度太快,提前完成);三是基金会成立10周年;四是父亲当年9月获得浸会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 王国强笑着给我们算了笔账:"公司每赚100块,10块用来捐献给慈善活动,35块是员工花红,25块用作公司发展基金。这样算下来,我和父亲加起来应该得30块钱吧,而其实没有的,因为我们又捐了很多出去,估计最终进账的只有10元!" 他说,基金会做教育公益事业已经见成效,他现在把眼光放在了医疗服务上,集团正在东莞筹建一间香港模式的综合性医院,届时收益将全部用于公益。 回馈社会最有意思 自1993年开始,王国强就开始参与香港九龙城地区服务,先后出任九龙城地区各个地区活动团体主席和会长。 1997年香港回归后,金城营造的经营运作已经走上轨道,王国强觉得自己可以从事业中抽身,将公司业务大部分工作交给公司专业团队去管理和营运,自己要全情投入社会公益及社区服务,他把80%的时间投入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 2003年,王国强被委任为香港特区政府区议员,以一票之胜,当选为九龙城区议会主席。这一年,他成为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2005年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王国强说,赚钱够了就算了,"做社会工作,回馈社会最有意思"。 作为九龙城区议会主席,王国强率先提倡国民教育,并成立专责工作小组,委托当时的香港树仁学院(现在已经升格为大学)编制《认识我们的祖国》做国民教育教材。这是香港第一个区议会有如此构想。去年,区议会还开设了国民教育网站,增添了相关新闻和时事,让市民能取得更新和更全面的内地资讯。网站启动后数月,登录人次超过6万。王国强,有关国民教育的进阶教材今年7月将面世。 为了提升居民对地区的归属感,王国强和同事一起成立工作小组,委任香港大学编撰介绍九龙城区历史、古迹、文物和风俗的《九龙城区风物志》。这本图书2005年年底一面世,就好评如潮,不少香港市民来信索取。为了满足更多人需要,区议会把当中文字部分放到九龙城区议会网页,供市民下载。 近10年来,王国强还担任九龙城少年警讯名誉会长团主席、西九龙护青委员会主席和九龙城青少年暑期活动委员会主席,并积极地先后担任香港公益金香港九龙百万行筹款活动主席和其他公益金筹款活动主席,现在是香港公益金董事会董事。 王国强对社区的服务,得到了香港市民的认同和支持。第三届特区选举委员会选举工作中,王国强再次以最高票数当选,第二次成为该界别票王。 随着担任的社会公职越来越多,还有区议会忙碌的工作,王国强的日程表从来都是满满当当。"星期天从来不是我的,一个星期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 因为事务繁忙,他只好放弃陪父亲到处捐助的习惯,委派别人来陪伴父亲继续慈善之行。 工作虽然很忙碌,不过有家庭的支持,王国强却工作得非常开心。他充满骄傲地告诉我们,自己的二子一女都已经接受完大学教育,进入社会工作,不用他操心。孩子们生活节俭,从不崇尚名牌,而且每年春秋都会主动回乡祭祖。太太呢,是他60年代到香港认识的第一个女孩。"那天小学早会,大家在操场上排队,她就站在我身旁那一排,那天第一次牵住她的手。"现在因为事务多,王国强很少时间和太太相处,但"每天她给我一个E-MAIL,是唐诗!"说到这里,王国强笑了,一脸的幸福。他说,等他退休了,他要好好地去打高尔夫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