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点燃科普明灯 弘扬科学精神
——来自北京市政协全会教育界委员的声音

2024-01-2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1月20日下午,一场热烈又务实的讨论正在进行。

高校实验室应该不应该对中小学生开放?

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如何“大手拉小手”实现互联互通?

怎样才能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如何减少伪科学的传播与扩散?

……

这些问题是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教育界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关乎科普事业和科学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议题。

“高校实验室应该对中小学生开放,让他们走进科学实验室,沉浸式感受科学,这样的科普方式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的发言,得到了委员们的热烈回应。

关于大学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这一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已持续关注多年并提交了数件相关提案。“当下也有一些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有了自发性的联动实践,但让更多高校科学资源共享出来,扩大中小学受益范围,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让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大手拉小手’拉得更久更紧密。”闫永红说道。

大学实验室对中小学开放,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门槛”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林波荣分享了自己进出一些兄弟院校时,被复杂的预约程序、繁琐的登记手续折腾得“苦不堪言”的经历。他表示,打通高校师生与中小学师生的信息互认机制,解决中小学生走进高校的“门槛”问题,是推动中小学生感受高校科学氛围的有益探索。

如何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提升科普质量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韩宝成表示,互联网为灵活科普提供了可能,科学人才、科技工作者、科研人员要积极参与公益科普事业,在互联网上讲授自身领域的专业科学知识,供中小学生学习乃至社会公众共同享有。

“很多自媒体打着传播科学的旗号,散播谣言谬论,阻碍了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隽描述了当下存在的科普乱象。他表示,一方面,科学从业者要积极发声,与伪科学做斗争,不让反科学的信息占据信息高地;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宣传,创新科普形式,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

关于创新科学传播方式,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则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新媒体时代,传播无处不在,科技让传播学专业有了新的意义,是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愿在丰富科普方式、研究科普传播策略上献计出力。”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是为社会培养高端科学人才的前提,必须针对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才能撰写出精准、可落地落实的提案,为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作为本场小组讨论的召集人,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热切呼吁委员们要共同积极开展扎实丰富的调研活动,为科学普及和教育群策群力。

调研也需要“双向奔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廖英说,要在相关调研中,邀请中小学师生深入参与其中,才能够找到更精准、更“对症”的策略,实现对策与效果的“双向奔赴”。

(见习记者 方慧 记者 包松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