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讲堂

陈霞委员:“培根铸魂”牢记“四个坚持”

2019-03-0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培根铸魂”。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用这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这是一个极高的定位和定性,揭示了文艺、社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提升,是激励思想创新、凝聚人心、树立民族理念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新时代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也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精神动力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我们在努力探索自然奥秘和发展科技的同时,也要培养国人的人文精神和理性能力。缺少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只追求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先进,是片面失衡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培根铸魂”,必须牢记这“四个坚持”。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政协委员,笔者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中国哲学,在其中有丰富的“明德”内容。如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在世界上也广受欢迎的老子的《道德经》,就对“德”进行了理论化的论述。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更是古人追求明德的写照。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中有助于培养信仰、情怀、担当、理想和家国情怀的内容,加以现代阐释,适应当代社会要求,以引领时代风尚,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其中一种资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为传统社会“培根铸魂”,今天,与时代同步伐,就需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是在创造中的复兴。传统文化本来就一直在不断地被选择和被创造之中。过去几千年不断有新的元素进入,也有不合时宜的内容被淘汰,有损有益、有因有革,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有现代人的需求,传统文化要来影响和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它自身就需要进行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改变。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胸襟,立足于我们的传统,慎思明辨,从传统出发拥抱世界,把其他文明的优秀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促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品格,从而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为新时代“培根铸魂”,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思想资源。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我们应该从中国实践中总结出中国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扎根本土、面向世界、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精品,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