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纪念辛亥百年 宋庆龄肖像油画问世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9-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画面:《和平使者》。宋庆龄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熟知的世界和平使者。为了表达宋庆龄的这一风采,在本幅画作的背景上,画家画了一只世界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画的和平鸽。画家以毕加索的和平鸽作为这幅画作的背景,更突出了宋庆龄作为世界和平使者的形象,表达了宋庆龄与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永远站在一起,息息相通,画作内涵更为深广。此幅画作,动感较强。宋庆龄围着的白色围巾,不仅使画面色彩有层次,而且在胸前长长垂下的围巾的飘舞,与背景上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与宋庆龄膝前盘旋的白鸽,与宋庆龄带有女性纤细而优美动作的放飞白鸽、宋庆龄侧脸注视鸽子飞翔、另一只手抬起擎着鸽子的状态相协调,造成了整个画面欢快、动感较强的氛围,生动地显示了宋庆龄酷爱生活、酷爱和平鸽、酷爱世界和平的心态。

    画面:《缔造未来》。宋庆龄热爱少年儿童。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1951年,她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这幅画中,在多用粉红色和黄色的花园里,色彩活跃,形象鲜明,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几十个中外小朋友,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喜洋洋、乐融融地围聚在宋庆龄这位东方的祖母身边。这是画家的写意之笔,使人想起了中国传统的百子图的吉祥喜庆。画面充满了中国文化、中国道德风尚的神韵。宋庆龄两手亲切地抱着一个幼儿,怜爱地看着小宝宝,脸上展露着慈祥的笑容。在这幅画中,已经很难区分背景和人物肖像的界限了,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表达了一个主题:宋庆龄热爱少年儿童,孩子们热爱老祖母。直到临终前,她还念念不忘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她于1981年5月29日逝世,但就在几天前的5月21日,她还写信给全国的孩子们,叮嘱他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材”。画家以娴熟而高超的技法把宋庆龄热爱少年儿童、期盼他们长大成才、报效祖国、缔造未来的美好愿望凝固成精美的画面,感人至深。

    二、用色简练,寓意深刻。系列人物组画《宋庆龄肖像》,时间跨度大,地点变化大,场合每幅画作也都不同。这在对人物服装、场景的用色上,是一个必须谨慎研究、下笔要果断的实际操作问题。这套画作,用色简练,每幅色彩的使用,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色调都是与整个画面内容紧密相连的。

    《抗战斗士》的棕红色,不仅显示了那个抗战年代的时代特点,而且也显示了宋庆龄和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激情。《缔造未来》画作的粉红和淡黄色,则给整个画面带来了热情、欢乐、朝气、人间真诚的爱,让观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平使者》是用银灰色打底,虽然这是使用毕加索和平鸽的国际惯例,但在此画中,银灰底色,配上宋庆龄所穿的带飘裙的黑色服装、身前飘舞的围巾,盘旋飞绕在宋庆龄周围的白色飞鸽,则凝造了一种追求世界安宁、世界和平的高尚可贵的氛围,也是画家对色彩作为艺术语言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宋庆龄的着装,大都使用了黑色,有的暖黑,有的冷黑,这对于突出人物的高雅、端庄、凝重的个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用色追求对主题的表达,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功效,这也是油画《宋庆龄肖像》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式的装潢设计,增强了画作与人的亲近感。《宋庆龄肖像》呈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它的装潢设计是分不开的。画幅270×90cm,画家在画幅的上端,将直线改成弧线,镶有金色的镶条;棕色画框300×108cm,颜色、大小都像中国式的屏风。5幅画连接在一起,5幅身高大抵相近的宋庆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程序性、连贯性,整体性,也浓化了作品的民俗风格,更加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姿态、不同时代有不同贡献的宋庆龄画像连在一起,平铺展开,既是可以观赏的艺术品,又是读史学习的教程,不仅使人得到艺术美学的感受,而且使人对中国近现代史也有生动形象的了解。

    作品鲜明的中国艺术风格,增强了画幅与人的亲近感,更有吸引力,使观画人对宋庆龄从内心世界到外表形象有了更系统、更连贯的了解。

  成功创作《宋庆龄肖像》油画的艺术思想

    宋庆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宋庆龄经历了上个世纪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起。随着这些历史阶段的发展,宋庆龄的思想也完成了从爱国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值得深入研究的伟大人物之一。画家侯一民、邓澍夫妇,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

    画家侯一民、邓澍夫妇多才多艺和高度的艺术修养是《宋庆龄肖像》创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侯一民求学时代师从徐悲鸿、吴作人。他先学国画,后又学油画,得两位老师中西兼通之专长,造诣深厚;他还钻研壁画、漫画、雕塑、陶艺,所学甚丰。书法篆刻,考古鉴定,文物鉴赏,也是其所长。素描更是他的一绝。侯先生的代表作品《刘少奇与安源工人》、《六亿神州尽舜尧》等早已脍炙人口,而巨型浮雕《血肉长城》则伫立于国家博物馆大厅。特别是侯一民先生艺术创作从不拘形式的束缚,糅中西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独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对油画的创作独特风格,可谓开一代中国特色的新画风。

    侯一民教授认为,艺术离不开“为人民”三个字,离开了这三个字,就不能被老百姓承认,艺术家就丧失了良心。在今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时候,侯一民、邓澍夫妇献上这闪现清新艺术美的系列油画作是将艺术服务于人民的鲜明表现。

  “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

    侯老先生是1948年加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老党员,而夫人邓澍是老八路。几十年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夫妻二人始终牢记在心。他们把自己的艺术创作、美术教学工作看成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从来不敢稍有松懈。

    共产党人要有正气,要敢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发扬正气,是这两位老共产党员在新时代做人的准则。面对一些人错误的艺术主张,对历史的错误看法,侯教授义正词严。最令人感动的是,《宋庆龄肖像》的画框高是两米七,他在进行创作时,必须高于两米七,他在床上架床,再搭上砖头,有三米高,爬上去手拿画板站立着作画。这对于一个80高龄的老人来说,其危险、艰难,难以想象。更令人揪心的是,《抗战斗士》画作背景上报纸上的字,不是旧报翻拍的,而是老人为了逼真,站在三米多高的位置上,带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还要保持字距、行距。这是老一代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在所不惜精神的体现。每当侯先生力不从心而奋力创作受到大家称赞时,他却莞尔一笑:“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