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叶小文:常念家国在心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10-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以“孝”文化为起步。由孝而忠。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孝,其实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齐家,以“年”文化最浓烈。这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对自己文化记忆的顽强保留,也是对家庭、亲情等重要文化价值的坚定守候。

 

治国、平天下,以“家国”文化为真谛。

 

有多少名言警句信手可以拈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

 

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

 

“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能急着找出诊治心灵的药方。”笔者认为,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孝的本质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慈、对亲友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本质之二是“敬畏”。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还记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的第一篇助选演讲。美国人评论说,细看米歇尔的演讲,其实并无太多惊人之语,讲的多是家庭故事。然而,就是这些平凡的家庭故事,让听众感同身受。

 

当讲到“当我们的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奥巴马)隔不了几分钟就急匆匆地查看摇篮,确认她们仍在好好呼吸,并骄傲地向我们认识的每个人展示自己的宝贝女儿……”时,我们为之动情。

 

当讲到“如果我们的父母先辈可以为了我们而艰苦奋斗,如果他们可以建起摩天大楼,把人类送上月球,如果他们可以用一个按钮就把世界连接,那么当然,我们也可以自我牺牲,为我们的子女和孙辈建设世界”时,我们也为之激动。

 

当讲到“今天我不仅是第一夫人,也不仅是代表一个妻子,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我的身份就只是一个操心的妈妈,我的女儿仍是我的心头肉,我世界的中心”时,我不禁为之叫好。

 

这动情,这激动,这叫好,是因为不仅触动了美国人,也触动了我———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

 

中国与美国有许多不同,但有一个道理是共通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通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