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委员会

让现代马业走向世界
——全国政协“推动我国马产业转型升级”提案督办调研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8-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马是草原牧民奋争、拼搏的精神符号,也是中华文化的“营养”。从传统乐曲《战马奔腾》,到文艺雕塑《昭陵六骏》,马的影子无不存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马的役用功能被逐步取代,在传统马产业走向衰落的同时,代之而起的是以体育休闲与产品消费为主要特征,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现代马产业。

 

推动我国马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增加就业、拉动内需、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7月5日至8日,由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干以胜率队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就“推动我国马产业转型升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开了提案督办调研,并召开提案现场办理协商会。

 

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入交流,调研组了解到我国马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发现,我国现代马产业总体上尚在起步阶段,人才匮乏、科技支撑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等矛盾较为突出,目前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马———草原文化的符号

 

马是草原的灵魂、草原文化的符号。对于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牧民来说,马是一种特殊的生灵,牧民和马之间有着特殊情感。

 

不过,昭苏马场场主尼夏却多了一丝忧虑。他注意到,近30年来,草原上摩托车、汽车一天天多了起来,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离不开生命中最重要的马儿,就连他小时候最钟爱的胭脂马也正在淡出视线。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普及,马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生活中逐渐降低并开始淡出牧民的生活。”全国政协委员薛亮说,“这让农业部不得不调整资源目录,把一些马的品种调整到保护目录中。”

 

没有马的草原,将是没有灵魂的草原。

 

包括薛亮在内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意识到,作为牧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马数量的减少将意味着牧民增收渠道更加单一化。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开始为自治区的马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连续多年,委员们持续不断地调研、提交提案,建议重视和保护马群、马产业,推动产业现代化,帮助牧民脱贫致富。

 

如今,马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正慢慢成熟,新的市场要素和业态开始孕育。

 

“近些年,新疆马产业逐步由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文化品质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日益凸显。”参与调研的新疆马业协会秘书长姚新奎说,马的功能从传统的畜力向竞技、娱乐、商业等方向转型,赛马、马术等与马产业相关的领域,陆续走进人们的视野。

 

2014年初,在专家倡导下,昭苏县成立了伊利马术学校,培养骑手、练马师、修蹄师和马兽医等人才。

 

2016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出台了有关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让新疆的马产业朝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全力奔跑。

 

“预计到2020年,自治区马匹存栏达到100万匹,马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5万人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告诉调研组。

 

干以胜认为,现代马产业是一个商机无限、前景远大、亟待开发的“朝阳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一个新增长点。“实践证明,发展现代马产业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牧民增收,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层次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维稳固边。”

 

■文化是产业的灵魂

 

马产业对于新疆而言,是打造民族文化大区品牌的需要,是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需要。

 

作为牧民家庭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伴侣,传统马产业中,马以役用为主。而今,现代马产业以赛马、马术、体育娱乐为核心,全国900多家马术俱乐部中,70%的国产竞技用马来源于新疆伊犁。

 

“在2008年奥运会上,来自新疆地区的马术运动员代表中国纵马扬鞭。这也证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实力。”在提案督办现场座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巡视员杨嘉丽如是说。

 

实地走访期间,调研组了解到,现代马产业集高端、自然、时尚于一身,以体育及博彩赛马业、旅游马业、产品马业三方面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术比赛一直都是新疆地区的传统竞技项目,这个传统赛事也为中国输送了大批马术运动员。

 

“发展马术赛事,既是体育竞技经济,也兼具旅游经济功能。不仅仅是延续弘扬马的精神文化,还将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薛亮认为,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符号,而草原文化也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核心和灵魂,深入探知马文化底蕴,充分挖掘草原文化,是树立民族文化品牌,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的有效途径。

 

全国政协常委邵琪伟认为,国内赛马产业前景光明。据他分析,至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国内市场来看,体育旅游都是旅游产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细分行业。未来三年里,马业服务将成为赛马行业的重点增长领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而马产业是这个灵魂的载体。”他希望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打好“马文化”这张牌。毕竟,习惯了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人们对马文化仍有一定的距离感。

 

在委员们看来,我国的现代马产业方兴未艾,完全实现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究其根本,是长期以来对马的用途日趋多元化缺乏认识,甚至存有偏见,尤其对开展马的博彩业顾虑重重。委员们表示,国家应在时机成熟时启动体育赛马彩票试点发行,以此推动现代马产业的发展。

 

委员们建议,国家应在加强马的良种繁育能力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及发展模式,提升我国马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集产品加工、文化休闲娱乐、赛马产业、传统役用马产业等为一体的马产业集群,配套建设马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马产品加工基地、马饲料种植加工基地、民族特色马用品生产基地、马休闲观光基地等,培育马术俱乐部、赛马、马术培训学校等现代马业经营体系,使马产业链条上的各要素联动起来,共同推动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型升级。

 

■良马是现代马业的基础

 

实现马业的转型升级,良种繁育至关重要。

 

曾经多次到伊犁州调研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说,近几年,昭苏马场的哈萨克马“整体增高了一大截”。而5年前,这些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哈萨克马还普遍个头矮小、四肢短粗。“这得益于良马繁育。”王俊勋告诉调研组。

 

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中,遗传因素占40%、环境营养因素占20%,优秀的种群资源对现代马业发展至关重要。“现代马业中,马是基础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马,以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王俊勋说,即便是世界上公认的纯种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也有汗血宝马的血统和基因。

 

调研组在昭苏县、新源县调研时多次看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绝大多数马场主引进了10多种国外优良马品种进行地方马品种改良,并积极培育马术运动型马、骑乘型马、肉用型马、乳用型马、耐力型马等不同用途的马专门化新品种。

 

今年年初,伊犁州将昭苏马场和伊犁种马场升级为国家级种马场,打造马产业发展的两个核心育种场,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紧跟世界良种马繁育先进水平,引领我国良种马繁育生产,推进中国马业与世界加快接轨。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纯种马。”昭苏县委书记张刚说。升级为国家种马场以后,昭苏种马场将获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打造更强的伊犁马育种体系,通过不断地杂交改良,直至培育出能力出色、血统纯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纯种马。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卿认为,推动马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不仅是新疆地区通盘考虑,更应放在全国统筹大局里深耕细作。他建议,将现代马产业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框架范畴。在新疆、内蒙古多地设立国家种马和良马繁育基地,重点推进繁育工程。

 

此外,良马繁育是否实现品质提升,改良之后数据的积累也很关键——配种完了畜主是谁,马的状态怎样,繁育期限和马匹整个体质提升目标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基础数据予以恰当的评估。

 

委员们建议,马场和地方政府应做好基础数据采集、统计。同时,国家相关部委应设立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新疆等地开展多功能专门化马种培育、营养调控、健康养殖、疫病防疫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还要建立马属动物重点实验室、马产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种质资源库,支持建立专门的马兽医诊疗服务机构。”薛亮说。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

 

现代马产业中,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忽略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现代化马业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

 

调研组在昭苏、新源两地多个马场、赛马场地调研发现,尽管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了骑马、赛马的民俗传统,甚至一些地方探索着创办了专业的马术培训班、马术学校,但绝大多数马术俱乐部、马赛场仍然“喊渴”。

 

据统计,我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900余家,全国有近30万名马术运动爱好者。但国内马产业相关人才供应严重不足,骑师、蹄铁师、驯马师、营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人才缺口近万人。

 

“如果有大学培养出来的马科学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分分钟被预定。”7月6日,在昭苏天马旅游文化园,正在监督少年学员训练的教练吉尔格力坦言,正是因为近几年全国骑师、驯马师等专业人才奇缺,伊犁州各类有关马术、马赛的短期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人才缺到什么程度?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实习生待遇就能得出结论。

 

天马旅游文化园有一个专门为游客表演马术的专业少年队。该队负责人介绍,一个刚刚从马术培训学校结业的成年学员,进入一家普通马场进行实践学习,实习期间,为了留下这位专业人才,马场会支付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毕业后,如果留下继续工作,工资至少翻一番,算上各种福利,薪酬十分诱人。

 

事实上,中国的马学专业相对英国、阿联酋等国,无论管理技术还是理念都有很大差距。委员们认为,马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之所以在马产业方面落后其他国家,多数源于马学科人才的不足和马文化传承断代。

 

“从调研结果看,我们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以填补马术领域巨大缺口。”全国政协委员马继龙表示,全国各地大学里,仅有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几所学校开设马术专业课程。“在新疆地区,还没有一所专业的马术学校。即便是中等职业学校,也很少有全日制专业。”

 

马继龙认为,人才匮乏缘于对马学科职业教育的忽视。“国家应支持新疆等地农业院校设立与马产业相关的专业,并列为地方性专业紧缺计划并给予支持。”他还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尽快将马术列入职业教育名录,并给予这些特色产业学校及特色专业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还要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一定政策倾斜,定向开展马业技能脱贫培训,既实现脱贫致富,又培养出马产业专业人才。

 

“实现现代化马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实也是一次农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田杰认为,马产业功能转化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关键在改革,让产业结构改变有更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理顺马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地方政府、马场自身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带动全社会参与、推动现代化马产业的转型发展。

 

委员们相信,正在转型升级的现代马产业,将成为国家气质与形象的招牌产业、百姓增收致富的惠民产业,也是我国未来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极。让中国的现代化马产业尽快突破桎梏、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