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全国政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调研报道
申遗,“海丝”在路上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7-04-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海丝’申遗,要形成统一的步调和做法,要具备协调机制。”历时9天,马不停蹄地考察了福建、广东两省6地的“海丝”文化遗产点,参加了两场座谈会,在即将返程前,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深有感触地说。

 

近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调研组结束考察,纵观一路来的见闻,对于“海丝”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中的申遗之路,委员们都有很多感受和建议。

 

在中国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都曾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的文化遗产在国际视野中大放异彩。中国大运河、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两项文化遗产,均榜上有名,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海丝”申遗之路,同样可以借鉴大运河申遗和陆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经验。

 

“大运河申遗时,国内成立了申遗城市联盟、组建了专门承办此事的办公室,还办起了专门的刊物。并在全国政协牵头下,沿线地方政协协助推动,每年举办一次高峰论坛,交换意见、统一步伐。一系列的工作展开后,整个大运河申遗每天推进到什么程度、下一步要干什么、哪些遗产点要哪些遗产点不要,都非常明晰,整体进程非常有序。”卞晋平说,“希望下一步请国家文物局在这方面加大协调的力度,相关沿线城市要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对相关内容也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协商。包括不同地区建‘海丝’博物馆,也可以对港口评价等相同点的定位进行统一。”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宣传部部长张皎对此十分赞同:“‘海丝’申遗涉及的地区、相关部门,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议统一‘海丝’遗址遗存标识,并且对‘老物件’和新修补精准标注,附带说明,形成浓厚的申遗氛围。”

 

当地的老百姓也应在动员和宣传之列。卞晋平说:“大运河申遗时,沿线城市老百姓几乎都知道当地要申遗,知道申遗之后会怎样。因此,在‘海丝’申遗过程中,也千万不要把实实在在、发动动员群众的工作忽视了。群众的参与,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在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看来,“海上丝绸之路还涉及了几对关系: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经济和文化,申遗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开展的,我们也应放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进行统筹。”

 

“‘海丝’申遗要遵从遗产保护规律,不要单纯地为申遗而申遗,更不能打着申遗的招牌,做不利于保护的开发。各地区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更深入研究和提炼其中承载的丰富内涵,讲好‘海丝’的中国故事,用好这张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片。”张皎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