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委员会

助力红色圣地“小康”梦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确保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6-12-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2年前,长征队伍从这里出发,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而今,这个国家特级贫困地区正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蓄势待发。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还有大量群众住着简陋的土坯房,走着崎岖的山路,面临贫困窘境。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曾指出,“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2012年,被赣南人民誉为“幸福宝典”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出台,一项项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的扶持政策在此落地发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全国政协将黄跃金、傅克诚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力度,确保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案”列为42个重点提案之一,由提案委员会督办。11月29日至12月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带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赴江西,就此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调研组考察了赣州市的于都、瑞金、安远、龙南四个县市,跋山涉水,访农家,进园区,考察企业,与政府部门座谈,倾听老区人民的心声,帮助他们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的路径。

 

让调研组欣慰的是,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力量正汇聚成一道道暖流,温暖着老区人民的心。“要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马飚在调研中多次强调这句话,这也是调研组对赣南这片红色圣地的殷殷期盼。

 

“原来不敢想,现在是好上加好”

 

民生大于天,让贫困户住上安全的房子,用上便利的水电,是减贫的首要任务。

 

“我们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危旧土坯房、饮水安全、电网和道路建设、特殊困难群体生活等问题。现在有80多万户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红军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在与调研组座谈时,江西省副省长郑为文介绍了贯彻落实《意见》的最新进展。

 

11月29日下午,调研组的车刚驶进于都县罗坳镇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一排排崭新的白色小楼就映入眼帘。

 

去年陆续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之前,这个村的村民还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孩子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碰上山体滑坡,夜里睡觉都提心吊胆。”当地干部这样告诉调研组。

 

64岁的村民陈佛生一家靠政府补助和贴息贷款住进了三层小楼的新房,而且,他还是于都县光伏扶贫试点的第一批并网发电受益者。在这个村,142户贫困户家中都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委员们站在陈佛生家楼顶望去,家家户户楼顶上的黑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并网发电一年多来,陈佛生靠光伏发电板已增收数千元。“原来不敢想,现在是好上加好!”陈佛生对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发出了感叹。

 

贫困户过得越来越好,这是《意见》出台四年多来赣南苏区最显著的变化。2013年,龙南县开始探索和实践移民搬迁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在龙南县东江乡新圳工业小区一个叫“新圳花苑”的小区,调研组看到一栋栋“穿”着绿色防护网的楼房。“整个项目分两期实施,这是一期,那是二期……”龙南县相关负责人指着工地上的规划图介绍说,依托靠近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能让贫困户就业与园区用功需求“无缝对接”。农民申请入住可享受每平方米1500元的低价购房政策,还叠加享受移民搬迁、土坯房改造、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

 

“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这几个移民搬迁点都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孙淦说。干以胜委员则表示,除了房子建得漂亮,村民进出的道路也不能狭窄,“在加快高速、高铁等‘铁公机’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乡村道路建设”。

 

当前,赣南原中央苏区已有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委员们认为还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步伐。“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扶持政策吃透、用好”,王国卿委员说,钱怎么花、项目怎么落地,都要研究清楚,要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好文件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胡四一委员看来,加快老区振兴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各级政府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发改、财政、土地、农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组织落实好项目建设投资、移民安置等相关工作。

 

“这里很像20年前的深圳”

 

12月1日早上5点,天还没亮,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蔡志浩就从广东东莞开车出发了,只用了三个小时,他就到达了位于江西赣州龙南县的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

 

这个规划面积为1.5万亩的科技城现在还是一片荒芜的建设工地,但数条新建的主干道纵横交错,已隐约能看出科技城建设的“大手笔”。

 

“这里很像20年前的深圳!”面对前来考察的调研组,蔡志浩用一句话道出了科技城吸引他的魅力。蔡志浩的企业主营手机电路板,他向调研组一一列举了来此投资的好处:高科技企业落地有补助,能享受所得税优惠,土地价格便宜,政府行政效率高,服务态度好。蔡志浩的投资项目是30亿元,他说:“我计划在这里上400条生产线,把深圳、东莞的工厂都转移到龙南来!”

 

龙南的产业发展前景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回去的车上,马儒沛委员兴致勃勃与当地干部谈起产业支撑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赣南的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倾斜扶持叠加优势,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高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地,承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此,黄文平委员认为,要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法制、管理、服务等等。傅克诚委员则建议加大《意见》中央企入赣的推进步伐,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点。

 

“输血”不如“造血”,近几年,江西省在大力引进优质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下了不少功夫。今年5月,瑞金市引进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瑞金投资建设叶坪田坞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项目,现在,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已基本完成。调研组来到这里时,看到了一排排敞亮的白色塑料大棚,站在刚刚采摘下来的几筐水灵灵的白菜和辣椒前,村里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说,这里建起了15个农业合作社,农民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可以分红,还可以在园区打工,“一家如果有两个劳动力在这打工,一年收入6万元没问题”。

 

赣南以盛产脐橙闻名,一片脐橙园就是一棵“摇钱树”。11月30日,在安远县,当调研组的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只见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种着大片金黄的脐橙,一派丰收景象。

 

这里是安远县车头乡独立岽万亩脐橙基地,郑国忠一家的脐橙园就在这个基地的半山腰,60亩果园每年能带来20多万元的纯收入,他还开通了微信和微博销售平台,线上线下都卖得火爆。

 

种脐橙近20年,郑国忠仍然有个心病。坐在他家门口的一棵大树下,郑国忠告诉调研组,每年他都要和号称脐橙癌的黄龙病“斗智斗勇”,搭防虫网,打药,各种方法都用过。

 

黄龙病是一种真菌感染,会阻断果树营养传输,让脐橙停止生长,这个病可控可防却不可治,是整个赣南脐橙业的一大威胁。

 

“这里本来有30多万亩,因为黄龙病已经砍掉了18万亩,从南到北的那一片,现在都没有了。”站在安远的脐橙基地的山头上,基地负责人指着远处的果园,语气惋惜地说。

 

据江西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三年来全省已因黄龙病砍掉了近60万亩。赣南种植脐橙的农民数以百万计,作为提案人,江西省政协主席黄跃金对农民的损失尤为心疼,他说,“建议农业部继续整合专家力量,组织联合攻关,着重开展黄龙病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治理技术等攻关研究,争取技术突破。同时建议中央财政加大柑橘病虫害特别是黄龙病的防治资金支持,帮助苏区果农转产复产。”

 

“信念树”的精神

 

在赣南大地,流传着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至今,这份家国情怀依然激励着赣南人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行。

 

11月30日,调研组来到瑞金市叶坪乡远近闻名的烈士村———华屋村,当地人给调研组讲述了一段悲壮往事:

 

上世纪30年代初,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百姓家家有人都投身革命,村里的17位青年在报名参加红军时,每人亲手在后山栽下了一棵松树,表达对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这17人在后来的长征路上全部壮烈牺牲,而这17棵信念树至今仍然挺立在后山上,亭亭如盖。

 

现在,华屋村的面貌也和信念树一样欣欣向荣。过去,全村100多户中绝大部分都居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中,在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华屋村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新房拔地而起,向逝去的先人讲述着后代们的新生活。依托村里区位优势和历史资源,华屋正在成为一个集“红色”“绿色”“古色”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村庄。

 

在村民华海家装修一新的厅堂里,调研组与华海一家围坐在一起话家常。华海和老伴杨冬香的土地都流转给村里合作社,两口子在村里做保洁,儿子儿媳在附近产业园打工,他们还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去年一年在旅游收入上就进账2万多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苏区精神’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广大干部群众应倍加珍视、努力弘扬,培育和涌现出更多的致富带头人,为苏区的振兴发展谱写新的篇章。”李宏委员感叹说。在委员们看来,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记忆鲜活,应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将其作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

 

从华海家一出来,调研组就看到了村里的电商网点“邮乐购”,由中国邮政免费提供设备,村里的合作社把农民种植的蔬菜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销往外地,靠电商渠道,华屋村的村民口袋又多了一项收入。

 

电商扶贫,这也是赣州实现扶贫“弯道超车”的一大助力。离开华屋村,调研组来到位于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商务孵化园,二层一间教室里,一群年轻人专注地坐在电脑前,听大屏幕前的老师讲“淘课”。据说,这里已经入驻了160余家电商企业,为瑞金的优质农产品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

 

在孵化园的宣传屏上,借电商平台脱贫致富的一位廖奶奶正“现身说法”:“我16岁开始做咸鸭蛋,步行到3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没想到,现在网络就能将我的咸鸭蛋卖到全国各地……”今年86岁的廖奶奶廖秀英来自赣南偏远贫困山区,现在,她注册的“廖奶奶咸鸭蛋”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并建立合作社,带领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这里电商扶贫的“代言人”。

 

长期关注电商扶贫的干以胜委员认为,电商扶贫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他建议打造品牌,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加强质量监管,不要让假冒伪劣毁了农民的小康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赣南苏区已进入蓄势赶超的新阶段。“我们将从全国政协的角度积极推动赣南苏区发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赣南苏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有希望!”在与当地政府座谈时,孙淦如是说,对于这片红色圣地的“小康”梦,调研组每个人都满怀信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