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7-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民健身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系到我们的中国梦。”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徐玖平委员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此次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将其作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是因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意义重大。在与会委员和专家学者看来,2009年出台的《全民健身条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效果显著,但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还需要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政府规划

 

贯彻落实《条例》需要政策支持,如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加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敬民认为,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为改善体育公共服务格局提供了历史机遇。刘敬民告诉大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我国人均体育占有用地面积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城乡差距较大,在人均占地最多的北京也只有每人1.6平方米,“这个用地范围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要站262人。”

 

要弥补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刘敬民建议从政府规划入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规划,在土地招投标过程中落实文化体育设施、公共设施用地,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帮扶力度、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程。除了改善硬件,李国平委员还建议健全完善全民科学健身公共服务指导体系,改善“软件”。

 

“政府关于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有多少?如何分配?应该进一步公开透明。”曾钫委员认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政府购买服务不妨引进招投标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还能让人明白政府的钱花在了何处。刘凯华委员则呼吁把全民健身的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制定考核细则。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霍建新认为,如果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不能及时出台,会影响《条例》的有效实施,完善《条例》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是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

 

在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方面,胡扬委员建议构建体医结合的联动管理机制。据他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正在探索用医保卡结余金额购买健身服务,“比如苏州,医保结余金额超过3000元以上的部分可以用于在定点健身场馆购买健身卡,这一举措有利于慢病预防关口前移。”

 

体育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课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这是与会委员的共识。

 

当前,部分城市青少年患慢性病的比率在增加,肥胖率偏高,“青少年中的小胖墩、骨脆脆、豆芽菜、眼镜王已成为一大问题。”杨桦委员说起此事,语气略显沉重。

 

“体育应成为学校的主课,现在大部分学校校服都是运动服,但不是每个学校都很重视运动。”白岩松委员呼吁借鉴国外经验,多建免费、小型、多用途的体育设施,为青少年服务。刘凯华委员提出,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个小时体育活动。

 

说到体育课,陈立人委员立即举手发言:“我着急接这个话题!”陈立人说,学校体育课程的研究设计应着眼于青少年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建议优化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

 

身为北京四中的校长,刘长铭常委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切体会。“我们的学校不管多大,往往只建一个运动场,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刘长铭建议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化,同时,严格控制低龄儿童的文化课程。“孩子们应该更多地在阳光下、草地上奔跑。”刘长铭常委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