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1025号


案    由:关于加强全国体育场馆运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体育总局办理
提 案 人:洪祖杭
主 题 词:体育,馆所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和广州亚运会筹办工作如火如荼,政府巨资投入建设的场馆赛后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使其商业化、多功能化,进而使场馆保持良好的运营,收回成本产生盈利,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解决就业、拉动内需,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情况来看,全国共有体育场地数量81万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场地的总投资金额约为2万亿元。在体育场地投资结构方面,近90%为各级政府财政出资建设的。近十年来,中国体育场馆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这些体育场馆为我国体育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巨大的投资形成很大的资产沉淀,不仅不能做到“以场馆养场馆”,每年政府还要为每个场馆的维护和人员开支投入大笔的经费。从场馆普查的情况看,我国90%以上的体育场馆资产在闲置和亏损。高投资、高空置率和巨额维护费用使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如果能主动运营、科学管理,做到盘活资产,为民所用,拉动内需,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目前为筹办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农运会、民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省运会等,我国各省、地区都在修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加上奥运会留下的部分比赛场馆,这些场馆设施都存在综合性运动会结束后的运营问题。从这些场馆设施来看,都存在以下的特点和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基本以政府为主,缺乏市场运营机制,造成普遍闲置和亏损;
    二、投资额较大,维护、大修和管理费用高,造成财政巨额支出;
    三、规划设计仅考虑满足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需要,偏重于体育竞赛,缺乏商业配套及赛后商业开发模式;
    四、缺乏体育比赛、文化活动及相关投资,不能为民所用。
    对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场馆产权方没有对体育场馆的后续发展制定良好的规划,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场馆运营模式。造成问题的原因有:
    一、场馆建设过于集中。只重视管理上的方便,忽略了全民健身的实际需求,忽略了体育场馆对周边经济的拉动能力;
    二、土地政策过于严格。根据国家规定,体育用地是划拨用地,划拨用地不能用于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的开发,造成靠体育养体育的困难局面。而发达国家的体育和商业等是紧密的融在一起的;
    三、没有真正的进入市场,只提市场化管理。每建成一个体育中心即成立一个事业单位,靠财政养活。从体制上造成不能真正走向市场。
    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建立全国体育馆联合运营管理是改变目前体育场管闲置率高、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少,提高体育场馆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场馆功能,盘活国有资产,扩大内需,解决全国体育场馆运营地有效手段。因此建议:
    一、由国家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国内有规模的各个体育中心,成立场馆运营公司。以整合场馆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化的平台。
    二、通过与产权方协商,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专业化体育运营集团负责管理,使产权方避免高额的维护和运营费用,同时提高场馆利用率,提升场馆的社会效用和经济价值。可采取委托管理、合作管理或企业化改制等方式。
    三、组建专业管理团队,整合场馆各种无形资产,包括冠名权、广告权、商业配套、电视转播等等,使其价值最大化;
    四、发展场馆联盟会员数量、积极引入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增加活动数量、降低活动成本、提升场馆人气、带动广告收入;
    五、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在体育场馆用地上按一定比例建设部分商业设施。通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人举办增加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加大该区域的人流量,提升广告价值;人流量的增加又可以提升商业设施地价值,增加商业收入;通过无形资产(含广告)和商业设施的收益又可以继续投入到体育设施和举办更多更高水平的文化体育活动。
    通过以上场馆运营方式,可以使体育场馆形成良性循环,使体育设施真正能达到:
    1.为民所用;2.盘活国有资产;3.拉动内需;4.解决就业;5.增加税收。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