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235号


案    由:关于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生态安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环保,建设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将日益突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要把防治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削减10%。同时,要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群众饮用水水源安全。”要圆满完成这一指标,当前仍面临不少难题。
    一、流域水污染存在的主要原因
    1、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2、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如让各城镇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3、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的治理难度。
    4、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
    二、加大流域水防治力度的建议
    1、编制流域生态规划,实现环境管理科学化、动态化。把编制流域生态总体规划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规划逐步实现环境管理科学化、动态化,有针对性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进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环境良好区和农村生态环境进行积极性保护、对风景名胜资源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严格保护。严格执行规划把好项目审批关,流域地方政府及部门在组织编制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必须进行规划环评,未经规划环评的,审批机关不得审批,有关项目不得立项、建设。
    2、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环境管理成效。(1)建议成立国家、省级重点流域环境督查中心,作为国家、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对跨省、区市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巡查,协调组织各部门联动执法、上下联合执法,并强化对基层污染项目的巡查和督办,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实到位。(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落实生态保育责任。建立完善综合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将环保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行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3)建议试点每年“两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保护情况。即,每年“两会”期间,政府在作计划和财政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作环境保护情况的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生态安全。(1)科学合理调配跨流域水资源。跨流域调配水资源,水调入地地方政府应按符合水环境质量要求的调水量向水调出地共同的上级政府缴纳生态保护补偿金,专项用于调出地及上游地区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2)流域内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河段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出境水水环境质量状况纳入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3)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及时公布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公众、尤其是流域下游人民的监督。
    4、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流域生态保育。(1)编制农村环保规划,解决环境管理“盲区”。统一进行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城乡结合部和中心村延伸,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配套齐全、布局合理、节约资源、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居住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目标。(2)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3)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项目要按照标准配套建设排污管网,在建成民房化粪池、公厕化粪池、沼气池后,排污管应集中于村外,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创造条件逐步汇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应因地制宜分别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解决污染问题。
    5、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