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629号


案    由:关于加强版权保护、发展版权产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研究办理,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会同办理

提 案 人:郭振家
主 题 词:版权 产业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著作权法以来,版权保护得到很大加强,与版权相关的产业也得到空前发展。版权产业的主要组成行业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的出版、印刷、发行;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复制、发行;电影、电视片的制作、发行、放映;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放映和播放;音乐、戏剧、舞蹈和杂技的演出;广告的设计与传播;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制作与销售;艺术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时装的设计、展览与制作;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软件的制作和销售;信息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数码通讯与信息高速公路等。这些行业的运行和发展与著作权法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以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等为代表的版权产业发展迅速,有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展现了强劲的后发优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产权化在经济发展中构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今天,建立在作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之上,以版权保护为手段、以智力成果为资源的版权产业发展迅猛,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贸易的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书中的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在全球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实际就是现在"版权产业"。1997-2001年间整体经济增长70%,而版权产业增长93%,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2000年,英国的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年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达到9%;提供岗位115万个,占总就业人数的4.1%。2001年,英国的创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1年,创意产业占总增加值(GVA)的8.2%。2002年,英国的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到2002年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以增加值计算,软件自2002年取代服装成为最大的创意产业。2002年,在政府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下,英国的创意产业出口额达到175亿美元,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2003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的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英国在经济低迷期,以摇滚音乐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却逆势而上,伦敦成为"创意之都"。这种现象和规律对我国当今应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和许多国家一样,在我国,版权产业对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我国没有进行过版权产业产值的调查与统计,但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GDP为116694亿元,其中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出版业为1546亿元,计算机软件销售与服务为1633亿元,广告收入为1079亿元,三项共计4258亿元,占全国GDP的3.65%。如果将广播、电视、电影、音乐、戏曲、工艺美术、信息网络等产业都统计在内,估计整个版权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全国GDP的6%,到2008年,估计接近7%。版权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但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挑战:目前我国尚未普遍认同版权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版权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版权产业整体结构不完整;缺乏自主创新机制;版权消费与司法环境不成熟,消费观念与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市场化程度很低,没有贸易支撑体系,总体上尚未形成经济产业。这些都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盛誉不相称,也与国际贸易大国对知识产权贸易应占贸易总额三成以上的贸易结构要求不相称。由于版权产业还未引起社会公众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版权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看到版权产业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多年来我国版权保护的重点还仅限于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传统领域,对软件、电影、玩具、陶瓷、纺织品等新兴行业领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因此,我国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产业,从而导致了版权贸易数量少,市场化程度低,整体结构不完整。在版权的生产、交换(交易)、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缺乏交易支撑体系,且各自为阵,没有一个统一交易平台,尚未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信息技术落后,版权交易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沟通平台,还处于人对人、物对物的原始状态;版权代理基本以图书为主。

     综上,我国版权产业的现状,除了市场因素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政府的主导和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建议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机构和队伍建设
     目前,各地版权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力量普遍偏弱,与鼓励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权利人对版权保护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等高科技对版权保护形成新的挑战,版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人员、经费等一些突出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建议在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建立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充足,管理、培训到位的版权行政管理体制。

     2.加强版权保护
     我国对版权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双重保护制度。在打击侵权盗版,主动查处侵权行为方面,版权行政保护,既有其便利、高效的一面,但地方保护导致跨地区版权保护困难,权利人利益无法及时、有效得到保护等问题,对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建立有效的跨区域版权保护机制,提高版权执法效率,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诉求。

     3.出台产业政策
     版权产业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网游、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等与版权相关等产业。目前我国的版权产业还十分弱小,处于发展初期,特别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培育。但是,如何鼓励和发展版权相关产业,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鼓励措施,尤其缺乏涉及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财税优惠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实质性优惠政策。建议出台国家层面的版权产业鼓励政策,从税收、贷款、土地出让等方面进一步扶持和发展版权产业。

     4.引导建立创新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也需要企业自身有好的鼓励创新的机制。人才是企业不断创新的根本保证。只有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够激发出人才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企业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大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其次,指导企业在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加强探索,逐步建立符合不断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建立创新体系的指导和引导,形成企业自觉创新、不断创新的良好机制。

     5.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发展。首先,建议加快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设,通过集体管理组织这个桥梁,增强权利人的版权意识,提高其维权反盗的积极性,提高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降低合法使用作品的成本,有效解决作品的使用、保护和管理等问题。其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作品备案、登记数据库,提高作品登记、备案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便于版权作品的交易与使用,提高作品的利用率,增强作者的创新积极性。第三,建议规范版权代理机构的著作权事项代理行为,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全国统一的代理人执业资格,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