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515号


案    由:关于加快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卫生部办理
提 案 人:夏宁
主 题 词:教育,学校,质量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配合新医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人才素质,改变卫生面貌,巩固边防,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人才现状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西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整体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看病难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但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薄弱,资金严重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体系薄弱,因而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人才远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在医学教育方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药院校数量较少,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由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再加上医学生学费标准低,使得西部高等医学教育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发展,难于满足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滞后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医药卫生人才方面,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医学院校少,卫生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与水平不足,大批在职医药卫生人员学历水平很低的状况,医学教育与群众对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要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
    以广西为例:在卫生人才总量上,据2008年统计,广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3.57人,卫生技术人员2.91人,执业(助理)医师1.16人,注册护士1.03人,低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5.58人、3.67人、1.54人、1.18人,也低于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3.81人、3.13人、1.37人、1.07人。在专业结构上,2008年广西万人口拥有疾病控制人员0.93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2人,也低于同类省份云南1.37人;广西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监督人员0.41人,远低于卫生部2000年提出1.5人标准;广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878人,只占全区卫生人员总数的0.5%。在学历结构上,卫生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仅占总数的2.92%,而中专及以下者占35.5%。卫生人才能力与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农村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学历低,职称低,缺乏系统培训,技术水平不高等现象。据2007年统计,广西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或执业医师的仅占7.83%。大专学历仅占4.46%,中专占58.03%,无学历为5.16%;初级职称占62.4%;心电图、X光线、B超检验等各类医技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严重缺乏。由于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培训经费缺乏,卫生人员更新缓慢,甚至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不能适应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和疾病谱转变进程加快,医学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医药教育全球标准日趋统一,对素质要求更高。我国新医改提出要建立健全“四大体系”,改革完善“八大机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卫生监督、社区护理、医疗保险等卫生专业人才。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新医改整体推进的大背景下,医药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少数民族地区奔小康,影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给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更多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建议:
    1.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在原有的政策框架和项目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办学基础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质量。
    2.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医学教育,培养适合民族地方需要的医药卫生人才。建议适度扩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满足地方医药卫生人才需要,推动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符合西部实际需求和医学办学规律的学制与学位体系,以三年制、五年制院校教育为主,适度探索有区域特色的七、八年长学制的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体系,与东部地区形成互补,以培养地方适用的高级医学人才;支持民族地区院校加快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和建设进程,在做好做强传统医学基础上,加强全科医学、康复医学等新兴学科和医学相关人才的培养,适应新医改的需要;适当扩大西部院校高校在自主招生、新增专业、学费标准、留学生指标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提升地方医学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与办学效益。
    3.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完善大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民族地区在职医药卫生人员整体素质。主要是以项目形式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构建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相互衔接体系,重点建设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骨干人才培训、公共卫生骨干人才培训、农村基层医生培训等基地,发挥出继续医学教育的最大作用,为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4.以多种形式共建西部少数民族医学院校,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品质。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等部委以项目共建、对口支援、技术指导与协作、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与人才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211”院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水平与层次。
    5.在科研重大项目上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开展地方重大疾病、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主要加强在少数民族地区已有相当研究基础的地方重大疾病、传染病等支持力度,如在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肿瘤防治、艾滋病防控、地甲、克汀、布鲁氏菌病等研究方面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划拨专项经费,攻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重大疾病、传染病难题,为西部少数民族人们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