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997号


案    由:关于保障和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 案 人:施耀忠
主 题 词:就业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就业情况好于预期。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了就业资金420亿元,比2008年增长66.7%,千方百计促进就业。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超过2003~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980万人、970万人,接近2006~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1204万人、111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原本在就业问题上饱受性别困扰的女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比往年更加突出。女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二是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增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三是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四是女性生育期高劳动成本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五是部分女大学生择业观念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六是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大众化,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女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业是民生之本,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保障和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促进就业社会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营造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必修课程,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性别平等意识,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二是建立新闻媒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长效机制,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平等文明公正的社会风气,消除文化思想领域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三是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平等对待女大学生就业。
    
    二、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女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将女职工生育保险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改为社会承担,以减轻企业成本,消除用人单位女性生育期高劳动成本的顾虑,创造女大学生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依法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维护女大学生合法的劳动权益。三是通过税收政策等有效措施,鼓励家务劳动向社会化发展,使女大学生在平等就业中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扶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扶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在政策、资金、信息、场地等方面提供优惠和倾斜,如制定出台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办法,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扶持女大学生自主研发创业项目,对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建立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网络,加强创业引导,收集、发布个人创业项目指南,在工商登记、税收、人事和劳动保障、银行贷款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三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女大学生创业培训,包括创业项目选择、创业优惠政策、创业的相关法律知识、投资风险防范、创业成功案例等内容,满足更多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四、激励吸纳女大学生就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培养用人单位使用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的女大学生就业,一是鼓励党政机关在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公务员,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工作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女大学生,增加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二是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协调作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在聘用高校毕业生时,平等对待女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具体奖励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对吸纳女性就业比例高的单位给予奖励,激励用人单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五、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素质
    
    高校要进一步发挥在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女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变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科学培养方案,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拓展素质训练、组织职业培训等途径,提高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三是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及早进行职业规划,适时调整个人的职业定位,同时通过求职技巧、求职礼仪、求职心理等内容的培训,增强女大学生求职的信心。
    
    六、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一是加强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观念、求职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协调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举办女大学生供需见面会,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选拔范围。三是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对待当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帮助和鼓励女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忍耐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职场优势,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七、发挥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各级妇联要发挥保障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通过宣传女大学生创业典型,组织女大学生参加企业家创业讲座,举办女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激发女大学生创业热情,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开展企业定向培训,在企业和女大学生之间搭建对接平台,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依托,为女大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岗位技能需要的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三是开辟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压力,保障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